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3.
唐宋文坛浩瀚璀璨的天空曾经出现过两位才气纵横的文学巨星———李白和苏轼,他们以天才的创作给传统意象注入了新的内涵,成就了中国文学最瑰丽的华章,同时也进入了中国人最深层的内心世界。对李、苏二人喜用的意象,如“月”和“酒”,古今多有阐释且见仁见智,笔者拟从比较的角度,谈谈李白和苏轼在这两种意象使用上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李白和苏轼都是沐浴着巴风蜀雨成长的天才文豪,艺术造诣臻于绝顶,千年之后仍少有人能望其项背。李白天纵奇才,是中国唯一的“诗仙”;苏轼少年驰誉,无论是诗词文赋还是绘画书法,在当时均为一流名家。对李、苏…  相似文献   

4.
以小学思乡诗为品读对象,品析其意象特质及内蕴,意象主要有四类:月、梅、雁和时令。一是望月怀远,触发旅人思家和征人望乡之情;二是折梅怀人,寄托赠友和寄意思妻;三是征雁怀归,传达游子思乡和征人怀土的愁情;四是感时念家,在日暮秋深时诉相思离别之苦和传统佳节之际怀亲念友。  相似文献   

5.
李白三教兼容的思想的复杂性、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特征及游历、求仕、归隐的典型文人生涯,通过对月这一原型意象的审美创造,使笔下的月亮呈现出鲜明的人格精神美、意象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月亮意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月亮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李白、苏轼等诗(词)人笔下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的比较.以及特定主题中的月亮意象等,是研究者关注的几大重点。对这一专题学术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两位不朽的诗人,他们是诗仙李白和坡仙苏轼。据说诗仙喜欢喝酒,坡仙喜欢看别人喝酒。二位诗人都喜咏月,我们可以从二人写月的意象中,了解到他们的人生处境、与月的关系以及对自己孤独的处理,从而更好地解读二位诗人。  相似文献   

8.
“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他们见月生情,勾引愁思,或思人,或思乡,或思目,千般感慨。万般幽情。留下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因此,“月”已成为文人才子抒写愁思的触媒: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因月而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亲人之情因月而起;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思围之情也冈月而起。  相似文献   

9.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反映离情别绪主旨的很多,中学教材也多有涉及。欣赏古人笔下声色俱全的离情意象,对我们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是不无意义的。离情有形情本是无形可视之物,但在作家笔下,却具可视之形: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  相似文献   

11.
苏轼、秦观在词中通过泪、月、春景、秋景等意象,把个体的生命悲剧感引向命运慨叹的深度。词里既承继艳情思致,又结合各自身世表现出各自的人生观,进而在这个外忧离愁内忧生命的模式中渗透了生命的悲剧意识。虽然苏轼、秦观二人的家世、经历境遇大同小异,但由于人生观不同,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也是互有异同。苏轼的豪放旷达,让他超越现实,使其理想、抱负酣畅淋漓地宣泄。秦观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感伤凄婉,令人凄绝。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鹤     
苏轼以鹤为知己,苏轼诗文中反复出现鹤这个意象,赋予鹤淡泊宁静、超脱放逸的人格品性,寄寓长生久视之悟,寄托鹤深挚之情,营造诗歌悠远的艺术之美。本文试从鹤这个意象探询苏轼的人格精神漂泊之路,领悟苏轼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思维特点、审美态度及审美方式等诸方面初步考察了禅宗美学对苏轼艺术创作的影响。禅宗美学反理性的思维特点为苏轼所援引,这使他的一部分作品充分强调了个体情感的抒发和文学真正内涵的市度;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苏轼援引禅宗美学“见象而离相”审美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其以寓意于物而又不滞于物为主要特征的诗境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杨仲 《现代语文》2007,(5):30-30
苏轼笔下的水月形象是异常丰富多彩的,在他的诗、文、词、赋中各种各样水和月的意象随处可见。苏轼笔下的水月形象浸透了他触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惑陪和喟叹。他以—讲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去体验和感悟水月,他笔下的水月形象还时常透露出—股寂寥空漠的荒寒乏感和—种老者的难言的苦限和悲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轼笔下的水月形象才和前人笔下的水月形象区别开来,具有他独特的个挂、价值和魅力,并浸透着他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李白笔下的黄河、长江是两个巨大的艺术意象符号。黄河意象在整体上始终给人以雄浑、奔放、壮阔之美,充满了生命的动感;长江意象则主要体现为空远、清秀、幽静之美。这是长江、黄河所处的南北自然环境在诗人心理和情感上和谐折射的结果,更是南北文化对诗人才情和气质影响熏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