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索“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路径,以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凝聚教师力量,开拓思路,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模式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应从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课程的教学评价五方面来构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使就业指导课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政府、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四大要素分析了台湾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架构形式,又从主体介入方式、信息交流形式、激励政策类型、资源整合方法四个维度分析了其内在协作运行机制。通过借鉴台湾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对内地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改善,提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均衡发展、搭建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有益借鉴,这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以及企业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对缓解内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导入健康理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健康理念教育包括:就业主体生理与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大学就业指导由研究就业形势转向研究就业主体,由研究就业主体的就业技巧转向研究就业主体长期就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大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然而,部分高校在这项工作中还面临就业指导理念比较落后、就业指导尚未充分融入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缺乏整体联动等困境。对此,高校应创新就业指导理念,聚焦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明确就业目标,分段分类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多主体联动,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聚力;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赢得长远发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下,重点审视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让学生成为就业工作的价值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新模式,充分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渠道,加强就业过程管理,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有效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阻碍了就业指导的成效。要走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误区,需要吸收西方国家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更新就业指导理念,加快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进程,构建全程化、立体化、深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功能,创新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念融合在课程设置之中,确立学校课程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目标,构建培养学生文化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课程模式,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美国高校课程设置理念与策略对我们的启示: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使课程设置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实践课程的分量,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是市场就业形势与思政教育实效的现状所决定,是真正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与有效手段。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重点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探究,研究显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强化高校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高校必须将党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与就业政策的分析相结合、将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与就业形势的判断相融合、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与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相配合、将就业指导实践与法制知识与观念的普及教育相勾连,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申琳  栾明华 《中国教师》2013,(Z1):77-77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以就业工作兼职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因此,探讨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辅导员在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工作优势1.发挥辅导员双重的角色优势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兼有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由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前途、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职业指导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措施和对策,以此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确保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就业模式和职业教育新生态。为解决当前高校职业教育滞后、慢就业现象突出、就业信息化不对称以及就业指导个性化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为基础,构建以学生培养为导向,以大学生精准就业为核心,集就业、招聘、教育、评估、监测、研判等为一体的高校智能就业服务模式与就业平台,实现线上职业课程学习、精准岗位推荐、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差异分析、学生职业画像、雇主岗位画像、企业招聘、毕业生画像等服务,助力就业模式的升级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共青团应当从党中央重要指示为指导思想,通过团员教育、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竞争能力,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出线性增长态势,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加剧,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引导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够让就业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然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当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为学生营造更利于创新学习的环境,在正确的精神文化引导下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两者的融合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提升就业能力,进行合理的职业决策,以实现学生毕业后充分就业为目标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的调研,发现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着过于同质化、一致化,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分类指导和服务,指导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个人行为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高校基层社团为每个在校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组织归属的机会,与高校传统的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组织相比,高校社团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创新社团管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社团组织管理要建立由学校党委、团委的领导,社团负责、学生参与的工作格局.主张在社团管理理念、社团建设、社团领袖、教师指导、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等方面变革,以适应当前社团发展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探究大学生求职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策:一是,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四是,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构建科学的求职就业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一些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机制;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准确、及时地掌握就业形势,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健全、创新就业体制,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再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印失业,对于高职生的就业前景则是更加严峻。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是高水平的就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职生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大势所趋。文章就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进行了初浅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