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习作也都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这叫“立意”。可是有不少学生的习作,只是没有目的地为写而写,没有表达任何思想感情。这可能是他们在下笔之前根本就没有“立意”,他们把“立意”看得太神秘了,或者是我们老师自己把“立意”教得太“玄”了.(我听到不少老师讲“立意”有“玄”的感觉),使他们不敢去“立”的缘故吧。其实,“立意”并不是玄乎的事,只是从认真写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种情感罢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从浅显的事例子中.进行自然而通俗的引导,使学生知道“立意”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常常举平常的例子,让学生做“立意”训练。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写法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习作的选材和立意方面的创新;其次,在习作的构思和写法方面的创新;第三,在习作的语言特色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关键在于立意,立意的深刻与否直接决定着一篇文章的质量。学生习作要想立意深刻,有赖于教师在平素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培养。利用文本让学生感悟到为文立意深刻的意义,并引领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有了作文材料、学习了一定的作文知识后,还要让学生养成勤习作、乐习作、好习作的好习惯,才能逐渐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1.习作的形式多样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环境,建立了大作文、小作文,优美词句段篇摘抄本,办手抄小报,每人每周都必须向校小广播投2至3篇稿件,每学期每人必须向《红领巾报》、《当代小学生》等报刊投6至8篇自己的习作。2.习作的要求因人而宜。因为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水平高一点的学生要求立意要高一些,选材要典型一些,组织材…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习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作的意识。注重习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等细节。然后使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把修改看作是作者分内的事。懂得修改文章其实是在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善。懂得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的过程,其实是在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相似文献   

6.
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特别是高段学生习作,立意的深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得分。作文主旨立意很关键,文章列举了多个例子,供同学们举一隅而三隅反。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导致习作指导功利化。学生作文看似语言华美,立意深邃,实质是走向了迷途,遗失了习作的核心——"真"。因此,教师要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写真事,谈实感,表真情,吐真言,让学生习作返璞归真,健康发展,还习作教学一片洁净的天空。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小学习作一直为"假大空"所困,本文提出要在提升思维高度中积累立意方法、在扩展思维广度中尝试文体练笔、在深挖思维深度中遴选练笔形式,让学生依托思维历练,走出习作尴尬。  相似文献   

9.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0.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1.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是鲁迅先生在论述小说创作时说的一句最通俗也是最经典的话。“严”与“深”,是从两方面说的:一是材料的选择;一是立意的深度。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应试作文,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这两点。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作文升格就是在引领学生对习作进行反复深入修改的基础上,使语言揣摩、素材选择、谋篇布局、中心立意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与突破,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质的飞跃。提出要拓展课外阅读,聚焦修改实践,积极建构模式,从而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什么?是练习、练笔。所谓练习,通俗地说就是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标准不在于他写成了什么,而在于他写出了什么。小学生习作与成人写作的根本区别在于:小学生习作是把"内容"放在第一位,即把想写的内容写出来、写具体就好,写出来、写具体了就是意义本身,"立意"自在其中;而成人写作反其道而行之,即把"立意"放在第一位,先有要表达的"意义",然后根据"意义"来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等。换言之,小学生习作是写出而有意义,成人写作是为意义而写出;小学生习作是率性写开去,成人写作是为意写回来;小学生习作是言毕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相似文献   

15.
“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人王夫之一语点破作文立意的重要性。那么,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千人一面”的弊病,在作文立意上进行创新呢?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其针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多角度地进行推理。如习作《水滴石穿》,按一般思维,得出的立意是“学习要持之以恒”,这显然缺乏新意。若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就有不同的立意。我们如把关注点放在“滴”上,联想到思想方法,就可以得出“不要轻视小”的立意;把关注点放在“石”上,联想到人的气魄和勇气,又可得出“要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16.
从生命活动的层面观照,习作应该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体现。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是一种真情实感、独立思想的自由表达,是一种实事实写与实情实抒。基于生态作文教学理念,我们倡导还给学生以习作“自由”,即命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构思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题材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体裁要由学生自主选择,立意要坚守儿童立场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在个性化习作指导上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有创意的表达,在习作讲评课上,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练句,做较多的表达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写作文,不知不觉中强调的是构思要精巧,语言要优美,立意要新颖。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反映无所适从。当我们读到优秀习作时,却惊讶地发现,那些优秀的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淌,是心灵自由放飞后的结果!没有约束的作文反而成了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却并非十分理想,许多老师以考试为指挥棒,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讲究“大篇幅、新结构、高立意”,习惯于按照成人的想法把各种鲜活的思想与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从而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不能不说这是习作教学的悲哀。教学十多年来,我每每接手新的班级,总是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我们更应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习作,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20.
如何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写出中肯的评语,不仅涉及到教师的写作水平,还反映出教书育人的水平。因此,我们不仅要讲究习作评语的撰写,还要注重习作讲评时口头评语的运用。一、优化习作评语由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思维惯性,许多教师给予学生的习作评语还是停留于原来的“陈词滥调”上,而且大多数给些法官式的判决词,什么观点正确、词句通顺、立意新颖,或文不对题、结构混乱、详略不当等等,不一而足,读后让人感到冷峻有余,情意不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感,甚至还有可能因批评指责过多而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之前的大纲都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