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易代修史     
易代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种重要而极富政治意涵的史学现象,而历代的“正史”修撰正是这种现象及其意涵的典型表现。它从班固断代为史开端,中经唐代官修正史的型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它呈现出三种趋向,即从私修走向官修、从个人修史走向集体修史、从追求“成一家之言”到突出皇权正统。易代修史除了存一代之史、正一代得失的旨趣之外,还注重为易代之际的文化秩序构建历史观念基础,从对治统和道统谱系的书写之中完成易代阐释,建立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2.
论隋朝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的学校倍受统治阶级的重视,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学校教育,使隋朝教育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隋文帝晚年因学校发展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曾经下令裁撤部分学校。隋炀帝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使隋朝教育重焕风采。隋朝专门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4.
隋代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斗争的焦点是对户口的争夺,隋王朝推行了以轻税为核心的括户政策,使大量私家荫户成为国家编户,创造了二十年内户口翻番、仓储剧增的奇迹。括户触及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激化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成为隋亡的深层原因。唐初接受隋亡之鉴,对世族妥协优容,故而户口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5.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坚用禅让的方式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不久,即消灭了陈朝,统一了中国。对隋而言,已不存在所谓“正统”问题,更不关心所谓五德历运问题。杨坚杀功臣、隋朝编写前代的历史以及对北周和北齐的态度等史实,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们的言行所反映的思想,比思想家的思想表达,能更具体、更真切地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清官修《明史》过程中,监修、总裁和纂修人员十分注意将史学批评和修史实践结合起来,他们不仅发表对明代历史的看法,而且还对诸多问题积极地进行评论。殿本《明史》大多吸收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殿本《明史》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生活及其创造的文化,阐释了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独特的,自由的,粗犷的草原文化,并与中原农耕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融合,形成了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隋朝富裕的问题,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作者于认为除隋朝人口的发展、地面积扩大、受益北周的财富--等之外,其隋朝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立和推行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1.
突厥沙钵略可汗上书隋文帝称臣,标志着内蒙古地区置于隋朝有效的管辖之下,隋朝政府对内蒙古地区不同民族采用了符合当时实际的统治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中原的政局。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王恽的科学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王恽的科学活动:(1)王恽的科技工作与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认识;(2)与李冶的关系;(3)与郭守敬的关系;(4)对农业的倡导与反对庸医  相似文献   

15.
清朝学田的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建国延续了汉族地主阶级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并对学田方方面面的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则。学校通常设有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管理学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官管理,二是由乡绅地主管理,三是由学校生员管理。学田的经营方式都采用租佃制,学校或直接经营租佃学田,或委托他人和其他组织对学田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经管人须将全年学田租银收入、开支等项详细造册登记。其收支管理的严格性、独立性,使其基本不受国家财政盈亏的影响,各学钱粮收入做到了专项、专收、专管、专用,保证了学校日常费用的支出,有效地解决了清王朝的教育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也出现过分裂、民族间的战争和改朝换代 ,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结构不仅始终存在 ,而且其疆域范围越来越大 ,最终在清王朝最强盛的 1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笔者以清政府与蒙、藏、新等民族地方的政治关系为中心 ,探讨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清政府治边政策的实施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神乌赋》的发现,一、改变了人们认为赋这种文体十分贵族化,乃文人雅士所专有的观念,证明除了那些雅赋之外,还有另一种俗赋存在;二、隐现了自汉至唐俗赋这一潜流的血脉;三、提醒我们注意俗赋在推动叙事文学发展上的作用——特别是它的故事性、它的对话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试论金源诗学的尊陶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批评是金源诗学的重要内容。金人往往以陶渊明自况,或以陶诗为标准去评价诗人诗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金人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评判尤重其"耻事二姓"的忠义和节操;金人还十分精辟地分析了陶诗的现实精神;此外,金人对陶诗的美学品质也作了十分精彩的阐释,并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作品;尊陶与金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世积离乱的社会现实及与此相关的文人心态有密切关联,也与金源诗坛深受苏、黄特别是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君丽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6-49,140
方志辑存的景物诗作品反映了该地的自然风貌、人文状况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情况.景物诗作为一种融含了自然与文化双重意义的诗歌类型,它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一样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清代巢湖地区地方志中辑存景物诗的分析,揭示景物诗在文学、地理学、史料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