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在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着返回童年。他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他们焦虑地憧憬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着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认为,只有父母具备很高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许多美国父母都很平常,并不一定有什么创造力,但他们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小事讲起。一般来说,如果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又能装上,多数父母会称赞孩子;若是  相似文献   

3.
新观点     
孩子们天生具有创造力,家长应该做的是充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孩子的创造力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被激发出来或是被扼杀,其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必担心为此受到惩罚。父母不要过早地为孩子下结论,应谊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建立自信。允许孩子表达好奇心和提问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富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与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敢另辟蹊径,完全遵照家长指示办事的孩子是很难创造性地表达其内心世界的。当孩子用一些"放肆或冒险"的行为来发挥创造力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施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眼泪     
失望就是一种难过,这句话很容易理解。说真的,我有点怨恨我的父母,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他们就把我交给爷爷奶奶带,既然这样,他们又何必生下我——每次听到别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我的心里就难过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5.
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环境相信阅读了上面一篇文章以后,所有的父母都会惊喜:我的孩子原来那么富有创造力呀!但是为什么那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大多数人都默默无闻?孩子对世界无穷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出他们令人惊喜的创造力。但是,这种惊喜能否变成秋天的收获,则要看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气候和土壤。可以说,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对于父母来说,与其刻意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如让孩子的创造性潜质在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展现出来。如果在幼儿阶段,孩子能获得更多机会去尝试和探索,将有利于他们未来创…  相似文献   

6.
正学龄前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又该怎么"学习"?为人父母的育儿焦虑,早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开始。如此焦虑的结果是,很多自感没有把握的父母,早早地把自己的心肝宝贝"拱手让人"——送进培训班、兴趣班,让专业人  相似文献   

7.
秋阳 《家教指南》2009,(8):20-21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题记】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孤独地留下,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这个被称为"草样年华"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如何在没有父母温暖的呵护双翼下生活和学习的?在广昌二小,也有着这样一个孤单的群体,这些缺失父母温暖的孩子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快乐地成长着,他们变得不再孤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广昌二小,走进这些留守儿童中间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9.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有的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父亲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但细心的母亲一定可以发现孩子的这种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所需要的技巧是了解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对孩子正处在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坏的震动”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吴锦良 《家庭教育》2001,(11):39-39
孩子越是在学习上遇到失败的时候,老师和父母常常会“落井下石”,将孩子教训一番,并在他们的脸上贴上“差生”的标签。老师的冷眼,父母的训斥,同学的疏远,现实的生活是如此的“世态炎凉”,而未来又找不到一丝令人振奋的曙光——试想,如此的境遇,谁还能指望娇嫩脆弱的灵魂会热爱学习、拥抱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孩子发脾气,是父母在家庭中最常见、又最感束手无策的事情。孩子发脾气通常是无理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为了提出“抗议”或者“逼迫”父母“让步”,他们便哭闹不休,甚至赖地。此时父母静待便是一种办法。静待,即是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静静坐在一边,等待孩子“冷静”下来,脾气自行消失,然后针对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极力主张对孩子实行六个“解放”。一、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将束缚孩子创造力的裹头巾撕下来。二、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不能包办代替。三、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父母要鼓励和帮助他们看事实,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农村地区,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打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过年的时候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生长。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4.
白守爱 《中国教师》2014,(10):93-93
<正>要培养好孩子,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助力孩子发展当孩子走进中学的校门时,他们的心智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在成熟,他们的困惑在加大。他们既感恩父母,又对父母的偶尔过问不满;他们既理解父母较高的期望,又对父母的引导不够不满;他们既希望受到关注,又对父母的过分唠叨不满;他们既渴望家庭的温馨,又渴望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和指导。可见,孩子非常看重父母,也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父母有责任为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与父辈小时候不同———他们生长在大众传媒异常发达的时代,他们来到世上刚一睁开眼,就被各种各样的现代传媒信息所包围。当他们还不会独自跨出家门的时候,已经学会从电视里来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还没有踏上社会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沟通。现在的父母正日益丧失过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天然优势,因为有一种力量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挑战着父母权威——那就是大众传媒。今天的父母不能不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传媒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一、今天的儿童生活在大众传媒“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创造力.父母、老师与孩子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他们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是: 1 鼓励孩子扮演戏剧角色 家长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作品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口和滑稽剧等.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父母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力给孩子以支持.父母自身的心态是影响孩子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心态良好,就会把乐观、自信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如果父母心态不好,就会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学习、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孩子进入高三以后,父母要重视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和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父母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要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并经常检视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及有效性,专注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了.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穿着精美漂亮的衣服,吃着精致可口的美食,可成天却嚷着无聊。假期里不是守在电视机前就是泡网,弄得父母们还不得不抽出时间哄孩子开心,带他们出去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320名学生进行无聊倾向量表(B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无聊倾向量表的创造力因子外(分别为5.26±1.50,6.02±1.50,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得分显著相关,抑郁在焦虑和无聊倾向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8%。结论: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