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当前,中国传统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经典阅读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列出了推荐阅读的经典诗文和成本书的目录。但不可否认,经典阅读很多时候是枯燥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让学生乐读经典。好读经典,在享受经典阅读之乐中实现精神生命的成长呢?实践证明:创设经典情境,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邵春玉 《学子》2013,(8):48-49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  相似文献   

4.
围绕“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这一主题,我想谈谈读经典的三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典?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时代精神的精华。判断经典的标准至少有:一是在思想史上是否引起争论,二是研究这一经典的成果有多少,三是是否经过较长历史时间的检验。要谨防仅以发行量的多少来判断经典。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要不要教,教多少,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起,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最近,在网上读到韩军与王尚文就这一问题的争论,我感到还有许多话要说。我认为,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既不在于掌握词汇句法,也不在于了解一下古代文化的文采与辉煌,而在于传承我国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我国一部传世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用语录体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篇首二三字为名,它博大精深,蕴含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吴银梅 《考试周刊》2013,(90):20-20
所谓经典,就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特定文化的价值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体验的特异结晶。一个民族。其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魂魄的一部分,研读经典文本,具有传承民族精神,提升民族魂魄的无可估量的意义。在如今这个追逐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快餐,泛滥文化垃圾的“大众化”时代,经典提供了大众与伟大心灵对话交流的精神空间,更加凸显了自己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是愚蠢可笑的,因为他被两名江湖骗子轻而易举地骗了。不但丢了许多金钱,而且丢了面子。  相似文献   

9.
吴玉华 《考试周刊》2010,(22):47-48
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应试教育的牵引、众多媒体的干扰.经典阅读令人堪忧。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经典阅读势在必行,它是提高个人素养和民族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典是久经千年历史的淘洗而沉淀的古典文化的精华,是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持续演进的生命之根。继承文化经典,吸取其思想和智慧精华,不但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经典文化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它需要一个摄人、消化、吸收、运用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傅家璇教授说过:“加强对古典文学名篇的阅读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我小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强迫下背诵了一些当时还不能理解的古文,  相似文献   

11.
关丽 《教师》2011,(13):69-6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读经最根本的目的,自然就是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支持读经者普遍认为,近百年来,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存在一个巨大缺陷,即丢弃了中华经典文化,在长达近百年的教育体制中已经没有传统的民族经典文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这些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做好经典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分析经典文化的诵读对语文教学的益处,以此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经典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培养、教育、塑造学生的权威的课本和教材,靠一代代人的传承、诵读、解释,并在传承、解释中发展、创新。 所谓“经典”,最主要的义项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所谓“文化经典”,则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就是指儒家的四书五经(或《十三经》),道家的《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法家的《韩非子》,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过着情人节、圣诞节,吃着肯德基、麦当劳,说着英语、日语,看着韩剧、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受到了极大的冷落。为什么日本的动漫在本国禁止放映,而在中国却有一大批的观众?为什么中国传统的女英雄《花木兰》还是美国好莱坞拍的?为什么孔子在国内得不到重视,在国外却大受推崇?当我们看到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价值迷失、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到我们的祖先——孔子那里去寻找生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老人讲古。老人讲的故事中,有很大部分是有关鬼的或者仙的,后来知道,许多故事出自《聊斋》。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听到大人口述的故事,于是不少孩子迷上了动漫《鬼故事》之类。好奇是人的天性,孩子尤甚。过去老人讲的鬼故事对孩子没什么好处,现在的“鬼画”、“鬼玩具”对孩子更无益。  相似文献   

17.
18.
【典子的话】《三字经》等文化经典,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它们同无数博物馆里或者还埋在地下的文物一样,作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凭据,价值连城;同时这些文化经典作为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讨论给学生读的文化经典能不能删,我们首先要承认文化典籍的双重价值——一重历史的价值,一重文化教育的价值。作为文物,  相似文献   

19.
潘明英 《教育家》2004,(9):61-62
两年前,我从台湾地区开展诵读经典作品的活动中受到启发,便在中等专业语教育中尝试开设了“走近语经典”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就结合两年来的实践略作阐述,以引起各位的仁智之论。  相似文献   

20.
经典翻译     
《现代语文》2005,(8):16-16
考试:一场知识与愚昧、正义与邪恶、厄运与勇气、诚实与阴险的较量。 辩论:一种文明的争吵。 飞来横祸:天哪!周六还要去补课。 迟到:发挥编故事才能的关键时刻。 寡不敌众:一个监考老师与一班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