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小方格,  相似文献   

2.
正很早以前听过一种说法,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然后逐格逐格地寻找。而如果这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  相似文献   

3.
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这是尼采的警句。 “人对人是狼”,这是马克思的名言。 “仁者爱人”,“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不忍人之心”,“以其有辩也”。这是先圣孔子、孟子对人的思考。 人是消失了“伊甸园的原始状态”中的善而继承了原始人性遗产——罪孽的亚当后代。这是圣经创世说对人的看法。 人是理性的存在。理性人类学如是言。 人就是文化!人就是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在改变,世代在改变,时代在改变,许多的教育理念、思维、课程、教学,都必须跟着时代脉动一起改变。但是,这其间,唯一不变的是——"人",这是一个"人"的社会,这也是一个"人与人"的世界,尤其是教育现场,我们面对的是"人",我们教的也是——"人"。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关键点在"教师"。对教师的认知,深深影响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我认为:教师,是架梯子的人。换句话说,自己明白没什么了不起,重点是——让他明白,这才是教师的价值,所以  相似文献   

5.
格言·生命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几个字让我的大脑里闪现了几幅画面。更快。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这是一个令全中国人兴奋的时刻,这是一个让亚洲人扬眉吐气的  相似文献   

6.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7.
自尊心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这大抵和自尊心是有关系的。你打了人家的脸,留了印痕,脸这东西又不能捂着藏着,人见人问,或者人在心里头乐,人的这脸还能挂得住吗?人都是要脸的,没有人能例外。这就伤了自尊了。你损人,专挑恶毒的话,专拣恶毒的事。什么是恶毒?就是拿人家说错的话、干错的事、见不得人的事、丢人的事说道。这更极大地伤自尊。  相似文献   

8.
刘琳 《四川教育》2013,(4):33-34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论语文课的境界时,提出“人课合一”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最近我在讲课或者作报告的时候,经常会提出一个问题:这30年里,你们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结果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这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这句话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这句话的鼓舞下,很多中国人作为“一部分人”也确实“先富起来”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表现,却不让人满意。相当数量的“先富起来”的人,并非“仓廪实而知礼节”,竟然是“饱暖思淫欲”,包二奶、超生、赌博、联手黑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记得特级教师张志勇在"生命的长度与高度"一文中说:"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取决于三个境界,这就是道德境界、事业境界、奉献境界。在我看来,道德之境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事业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力量的外化;奉献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之所在。修德、做事、奉献,这就是一个人生命高度的全部意义。"在笔者看来,幸福感则  相似文献   

11.
看图识人 师:(画两个圆圈)这是什么? 生:(纷纷回答)鸡蛋!土豆!眼睛!……师:这是两个人脑袋!人的脑袋都是圆形的,没什么大区别,但是,长出眼睛、鼻子、嘴……这些五官之后,人的区别就大了.请看这个脑袋,(师画怒目、翻鼻、阔嘴、硬胡茬儿,面带刀疤,又加了个黑眼罩.)这是个什么人呀?  相似文献   

12.
是什么推动了历史发展?这是历史学理论、哲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问题。人是社会的中心;社会要想进步,前提必然是依赖人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有效手段,提高人的素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古今中外,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这一思想对学校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启示——那就是  相似文献   

14.
好课的境界     
《广西教育》2011,(7):21-21
2010年2月2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15.
真善美是人类的终极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以关怀人的心灵成长为基本宗旨、以提升人的德性境界为最高旨趣、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指向的教育活动,德育始终观照着人类的这一价值追求,并通过自身的人文关怀实践,体现和提升这一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别里科大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契诃夫在这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人木i分地刻画出了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这是一一个性格阴暗、占怪猥琐、迂腐和可笑的人,这种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小丑一个。但是小说中华连卡为什么还会答应和他这样一个令人恶心的人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17.
谁能读懂你     
碧芥 《课外阅读》2012,(3):28-29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如爱你的人,你所爱的人,和你有相同爱好能谈得来的人,能相知、相悦被称作知己的人。自然也有你不喜欢的人,你所仇恨或仇恨你的人。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遇到一个真正懂你的人,这是最为难得的。  相似文献   

18.
“欣赏自己脚步的人,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我听到的最发人深思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懂得欣赏自己成果的人,是洋洋自得的人,是永远不会进步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骄傲,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才能使人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避免知识教育产生负面效果,这是理解人本教育观的主要思路.但是,研究知识教育是否必然会影响人的发展,这就必须深刻阐述人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显示着人在知识获取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这应是人本教育观的核心.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理解人与知识的关系、理解人本教育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有人早就讲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美国人上自学者、下至贩夫走卒,马上就加以否认,21世纪决不是美国人的世纪,那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日本人马上就否认,21世纪不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是你们其他国家的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反正不是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的世纪。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中国人想让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呢?这是我们文化中虚妄的一面。我愿意很肯定地说,21世纪甚至于22世纪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