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将陆游《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注释为:“积愤如山之重。诗人目睹北方大片山河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故有此语。气,悲愤。”玩味再三,总觉此注不妥。诗题为“书愤”,但诗人并非落笔就抒怨愤之情。  相似文献   

2.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新教材选入此诗,自能代表放翁一生情怀与诗风。但笔者觉得教材对诗的第二句“气如山”中的“气”字的解释不妥,原注如下:“[气如山]积愤如山之重。诗人目睹北方大片山河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故有此语。气,悲愤。”(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0页)窃以为“气如山”之“气”应当解释成“志气”“壮气”“豪气”等为佳。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首联句子关系入手。单看诗歌第二旬“中原北望气…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 1— 3题。书 愤  陆 游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1.解释下列词语。自许 :         堪 :2 .对诗中语句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 ,“书愤”即抒发内心的忧郁之情。B .“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 ,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C .“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意即不认为自己是这种人物。D .“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 ,“…  相似文献   

4.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一诗为其名篇之一,被收录于多种诗选,和大学、中学教材。然而大部分收录着或注或释,而就其内在意蕴而言,则似尚未及于肯綮,因再评述,以期发其隐端。诗的首联即提出“世事艰”的命题,尽管作者壮  相似文献   

5.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伟大诗人陆游的这首《书愤》,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越的愤懑不平之气震撼人心,传诵千古,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分析文章很多。对这首诗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大家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但在具体诗句的讲解方面,认识却颇为分歧。短短八句诗,倒有六句存在着不同解释。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这  相似文献   

6.
三二诗词四首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一)楼船雪夜(二)瓜洲渡,(三)铁马秋风(四)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五)出师一表真(六)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事陆游北征谈笑取关河,(七)盟府何人策战多?扫尽烟尘归铁马,剪  相似文献   

7.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这首七律的作者陆游,是南宋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大约有两万八千  相似文献   

8.
<正>陆游一生留下大量诗作词作,相当一批抒写和吟咏家国情怀。正如《唐宋诗醇》所言:“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陆游的诗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意境宏阔,格调高昂,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酣畅。忧国忧民的基调统领并深蕴在其诸多诗词作品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名篇,感情沉挚,气韵浑厚,全诗未着一个“愤”字,却不仅书写出愤之情愫,而且点明了愤之源头,表现了诗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9.
书愤①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气如山③。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出师一表真名世⑧,千载谁堪伯仲间⑨!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选入此诗,自能代表放翁一生情怀与诗风。但笔者觉得教材对诗的第二句“气如山”中的“气”字的解释不妥,原注如下:“[气如山]积愤如山之重。诗人目睹北方大片山河被金人占领,而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故有此语。气,悲愤。”(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0页)窃以为“气如山”之“气”应当解释成“志气”“壮气”“豪气”等为佳,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收录了《咏怀古迹(其三)》,该诗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书下注解把“省识”解释为“不识”,并把“省  相似文献   

12.
阳光 《学语文》2003,(5):29-29
《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释为“同学们意气奔放 ,正强劲有力” ,语意明显不通。“书生意气”当为“意气风发之书生气”,故应释为“(同学少年的)青春朝气和革命气概(当时)正蓬勃旺盛”。《书愤》“气如山”释为“积愤如山之重”。释“气”为“气愤”是不恰当的。此诗前四句飞扬着对收复北方信心十足的“豪气”(因为“早岁”不知“世事艰”) ,后句则充溢着愤慨、无奈的“悲凉” ,此类写法在南宋诗词中比比皆是。另外 ,“山”取喻为“高”而非“重” ,“气如山”即“豪气冲天”之意。“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之豪迈…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东西南北”这一固定结构短语用于诗中的是南朝宋·鲍照。其《拟行路难》之四开头四句云:“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自此以后,不少诗人先后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东西南北”这一短语,来表达各自不同的含义。归纳起来,古诗中的“东西南北”有以下几种含义。一、借代“天下各地”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曾作《吟剑诗》一首: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此诗直抒胸臆,充满豪情壮志。颈联“东…  相似文献   

14.
邵建新 《教书育人》2005,(11):60-61
毛泽东的“一字师” 1952年元旦,原在东北大学任教,后调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的罗元贞写信给毛泽东,趁着向毛泽东祝贺新年的机会,汇报了自己学习毛泽东诗词的体会,并就对他尤其喜爱的《七律&;#183;长征》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首诗颈联“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浪”字,与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一字师”1952年元旦,原在东北大学任教,后调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的罗元贞写信给毛泽东,趁着向毛泽东祝贺新年的机会,汇报了自己学习毛泽东诗词的体会,并就对他尤其喜爱的《七律·长征》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首诗颈联“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浪”字,与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浪”字含义相同,认为这样重复不妥。因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所以他建议将“浪拍”改为“水拍”,以避免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句的用字重复的现象。这样一改,“水拍”的“水”字,虽然与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11,(10):19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①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  相似文献   

17.
杜牧所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诸多注本均解释为“依次”等意思。其实,这是对诗的曲解。笔者查了《汉语大词典》、《唐诗百科大辞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权威工具书和其他有关材料,认为这首诗中的“次第”没有依次、顺次、按照次序的意思,而应解释为“顷刻”或“全部”。“山顶千门次第开”可译为:山顶上的所有宫门顷刻之间全都打开了。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十七课杜甫的《阁夜》一诗,颈联后半句“夷歌数处起渔樵”,课本注解为“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教师教学用书》理解为“显示了地方风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这样理解与整首诗的基调不符。该诗是作者于大历元年寓居夔州西阁时的感时伤世之作。首联“岁暮”二字有韶光易逝之感;“天涯”有自伤飘  相似文献   

19.
1.说教材本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扩展阅读中的一首;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歌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来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诗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写《书愤》时诗人已经6l岁,想到“气如山”的早岁,现在却一事无成,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呢?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的首联为“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其中的“晓”字在配套的教参中解释为“早晨”,课后练习也从“晓”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题解注释指出这首诗选自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全唐诗》一百八十卷.其实,这一联中的“山晓望晴空”应为“山晚望晴空”,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