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度,由来已久。唐玄宗时已设有丽正、集贤两大书院,其性质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南唐白鹿书院设立,才为课士之所。宋初有白鹿、石鼓、应天、岳麓号称海内“四大书院”.之后至元、明、清之间,官私书院盛行。至光绪末年科举废止,书院才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集贤注记》为中心,讨论了盛唐时期史官韦述与他任职的集贤院之间的关系.此前集贤院的研究多将书院的建立和成就与玄宗、张说等人的政治文化野心联系起来.本文以韦述为个案,展示士人如何进入到集贤院,如何承担书院的相应职能,如何看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能.本文认为,《集贤注记》不是客观的职官志,而是韦述对集贤院的回忆和记录,其中倾注了韦述的个人情感和个人经验,从而影响了《注记》关于书院历史、人事、职能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5.
唐代集贤殿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的重要场所,它集合全国众多学者收集、校勘、考订及整理各种图书典籍,撰修国史时政,实开后世书院藏书事业之先河,并对宋元明清时期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雪峰 《兰台世界》2011,(10):40-41
唐代集贤殿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的重要场所,它集合全国众多学者收集、校勘、考订及整理各种图书典籍,撰修国史时政,实开后世书院藏书事业之先河,并对宋元明清时期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肇基朔漠,文教不兴,在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后,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文教才得到长足发展,但科举制却长期处于停废状态,故元代的教育(特别是儒学教育)常被人诟病为一团糟。其实,并不尽然,如元代的书院就极为繁荣,甚至大大超过了唐宋时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其名始见于唐代。唐玄宗于开元六年( 718)设立丽正殿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但这是设于朝省的藏书与修书的机构,与汉代的东观、兰台,清代的文渊阁相同,并非士人肄业的地方。唐代也有一些私人读书处称书院,见于唐人诗篇…  相似文献   

8.
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相似文献   

9.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在官府,最早的是玄宗开元年间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据《唐六典》记载,这都是“掌刊辑古今往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即收藏整理书籍之所在。在民间,书院则又多为士子读书治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陈尚敏 《档案》2022,(3):15-20
清代书院政策,经历了由禁创到鼓励的不同阶段,其转棙出现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谕令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敷者准动公项支用,各省会书院相继建立。结果17个省的23所书院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甘肃兰山书院位列其中。兰山书院的设立,其意义首先在于,兰山书院为甘肃各府州县书院的发展确立了范式;其次,围绕兰山书院,清代甘肃教育中心形成;再次,兰山书院为外省人士来甘肃讲学搭建了平台,这不仅推动了甘肃科举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地方教育的内生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宋代书院谈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金华 《图书与情报》2003,(1):50-51,55
宋代书院是一些学者不满于官学的统制思想的僵化和教学方法的呆板,由私人设立的,采取自由讲学,注重自修和讨论的新型的人才培养场所,这些书院分科学习,设立治事,水利等实科,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之场所,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光荣一页。  相似文献   

13.
任佩 《云南档案》2008,(2):30-31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它始创于唐代,盛兴于宋元时期,以传播学术,发扬理学,承载文化而闻名于世。明清时,书院为官府所控制,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和科举应试的  相似文献   

14.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图书馆百年史概览(1902--20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初创时期的山西大学堂藏书楼(1902-1911) 1902年(光绪28年)初,山西巡府岑春煊奏准设立山西大学堂,地址在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今太原市儿童公园)内,办学基础为两大书院:晋阳书院和令德堂.  相似文献   

16.
渊源于唐末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有近千年历史的中国书院制度,在开拓一代学风、培养众多人才、树立社会正气等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曾这样说:“书院的设立,实为中国学术文化建筑坚实的基础。盖从此,真正的学术研究所,不在学校而在书院。于是教育独立,渐成民众化,学术的进步乃臻于可惊的突飞的地步。”于此可见他对我国古代书院评价之高。毛泽东在他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对学校和书院的优劣作了比较,然后归纳出书院的三大优点:“一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考证,《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在书手设置方面的不同记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数额的不同,二是人员的设置称谓不同。今以中书省集贤殿书院为例,略作考证。《唐六典》载设书直及写御书一百人,《旧唐书》同。《新唐书》则记有书直及写御书九十人。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员数额的不同。《旧唐书》成于五代,所能引据史料不及宋欧阳修作《新唐书》时完备,多  相似文献   

18.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7,26(12):89-94
10月22日,周一,南京-长沙.阴霾. 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之邀,上午近九时与本校中文系副教授徐雁平博士从南京龙江小区出发,同行至机场飞往长沙,参加第二届"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午间即入住湖南大学集贤宾馆.因为岳麓书院和山林名胜的关系,湖南大学可能拥有两项记录:一是中国历史上在原地原址办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二是是当今中国唯一一座没有围墙的,在建筑形式上开放的大学.即将霜降的岳麓山,该是观赏枫叶的好时节呢.  相似文献   

19.
安庆藏书楼,原址在安庆市孝肃路拐角头(现安庆电视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76年.当时,安徽布政使孙衣言对省垣--安庆敬敷书院大加修建,"倡捐经史子集书籍数百种藏之院内,以供住院诸生诵习之用",这便是安庆藏书楼的前身.1901年,清廷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省为大学堂,府厅直隶州为中学堂,县为小学堂,敬敷书院亦被废止.为保存该书院藏书,安徽官绅于次年在其原址设立藏书楼,安庆藏书楼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0.
常嘉林 《历史档案》2005,(4):104-10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统治集团中的部分开明者,为了维护清王朝的长治久安,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发起了洋务运动。在开办军事、民用工业的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兴办洋务教育。学习西洋各国的科学文化知识。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初一日,吉林将军衙门在珲春地方设立了翻译俄文书院,又称中俄书院。这是继京师、上海、广东等地设立同文馆、方言馆后出现的又一所学习外文的学校,亦是东北地区较早设立的专门培养俄文翻译人员的学校。本文根据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中的部分史料,对其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