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引出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学习成了一年级学生生活的主题。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而且更关注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这一时期的孩子必须要经历生理上的"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从笔者多年的工作所见,处在转型期的学生必须要经历以下变化:  相似文献   

2.
陈琼 《考试周刊》2014,(51):180-180
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一年级小学生,他们要实现角色转变。这时教师要教育、引导,让他们自立。家长要配合,放手让他们做,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会生活、会学习。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方面做得不够,也许很多教师会感到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孩子就接受了“长大要为祖国争光”之类的教导。而且有白纸黑字为证,一年级的造句有“我长大了要做光荣的解放军”“我要做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三年级起每年学生都要写“我的理想”“20年后的我”之类的周记或作。  相似文献   

4.
近日,上海市教委向全市家长发布了一份2006年幼儿园择园专家指南。该“指南”提出“收费贵、孩子毕业后进热门小学的人数多并非判断好幼儿园的标准”等观点。“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针对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学得多且学得早的想法,“指南”明确称:幼儿园太早开始课堂教学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反感,进而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调查显示,有的幼儿提前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进小学后因为产生了“我都会了”的心理而不好好学习,反而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事实上,幼儿园教育应区别于小学教育,在内容上不能照搬小学课程,应通过幼儿…  相似文献   

5.
刚接一年级时,一次,我问孩子们:“你认为上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吗?”一个学生回答:“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一言既出,我心中一震。我私下沉思,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的确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于是,我决定给课堂来个“整容手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玩”的课堂。一、有趣的课堂——吸引孩子进来。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使孩子从心底里产生认同感,乐于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将游…  相似文献   

6.
1.高中生留美优势:学生年龄较小比较容易接受美式思维和学习地道的英语,尤其是在口语的语音语调方面;学生之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小留学生融入美国社会和深入了解美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这一段人生成长经历是在国内上中学的学生无法体验到的;美国学校里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和正义感的培养很有好处:让孩子从小独立地在美国接受教育,可以锻炼其自立能力。美国的高中一般是四年制,从9年级到12年级。在美国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大量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比较紧张,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个人特长。中国学生到美国上9年级,可以跟上美国的高中教…  相似文献   

7.
杨广琪 《上海教育》2008,(23):48-49
2007年,整个上海已经开始试行小学学习准备期的教育,让幼儿园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至少有两周的过渡时间进行准备。今年,全市近300个幼儿园大班又开始试行为期两个月的入学预备期教育,采取措施,让小朋友逐步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预备期”和“准备期”的设置,目的就是缓解入学孩子身心压力,按照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8.
我俩是中学教师,孩子已上初中二年级了。我们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孩子的教育中,悟出一个道理:要想使孩子学习进步,必须让孩子丢下“拐棍”,自己走路。我们把家长过多的辅导比喻成拐棍。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惟恐孩子学习不好,从孩子进入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简而言之,就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回归校园。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时都必须面对。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级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学习成绩的高低。因为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幼儿园游戏娱乐到一年级的学习识字,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有许多的学习方式还是要改变的。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幼儿园的玩耍转向一、二年级的学习,并在小学阶段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呢?下面谈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开始,对人一生的学习非常关键。孩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课常规等,都是从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在幼儿园时,孩子受到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生活得无忧无虑,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轻松,知识的学习大都包含在游戏和活动之中。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因此,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学生入学后,教师要对养成  相似文献   

12.
正藏区农村的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际,像一张白纸一样,上面什么色彩也没有,本来没有语言基础,加之很多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因此,一年级的老师们不仅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还得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开学第一期的任务非常重,首先要接触的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汉语  相似文献   

13.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他们对新的环境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新鲜感,并为自己能进入一所新的学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随后又会觉得茫然和不知所措。此时,作为一年级的教师,我认为不能只急于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明白学习是一件严肃而认真的事情,并能清楚地认识到“玩”与“上课”是两码事。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我们应该唤醒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于孩子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该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奠定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朝向正向的生活习惯。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相当关键的影响。一、好习惯是生活教育的根基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生活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两种“声音”。幼小衔接的话题受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的讨论和争议。部分家长和教师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为把小学时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提前放到幼儿园来学习。一个“声音”说道: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合适。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好好玩,在玩中成长。幼儿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应天性。还有一个“声音”说:我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学了总比不学好。  相似文献   

16.
焦苇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3,(25):10-10
当前,受社会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宣传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蛊惑,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习英语、拼音、识字甚至写字等,这一方面造成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习“起点”参差不齐,让小学教师无从施教;另一方面由于被过度“拔苗助长”,一些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各科教师都要对新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到了,又有一些孩子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如何去面对,这是许多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本期“家长学校”栏目特约了这方面的稿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新的学期开始了,又有一批孩子要走入学校。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好奇,也许还有点紧张。因此,我们请几位已经读了一两年书的孩子谈谈他们对学校的认识。●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林雅濛:(女,8岁,北京万寿寺小学二年级学生)上学要辛苦一些。因为要上课、写作业。有时单元测验挺多的,一星期就有两次。与同学的关系和在幼儿园时与…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呼吁,家长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开手脚,注重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当家做主;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经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将来能经得住风浪。河海大学的颜素珍教授介绍说,很多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意识是比较弱的。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教育观念指导下,许多…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是连接家庭和小学的桥梁,必须让孩子上幼儿园。如果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就进小学的话,就如同从社会上最小的集体家庭中一下子被抛进大的社会群体里一样。以前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孩子要按时学习,与三四十名小朋友打交道,应对比自己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学习内容,孩子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所以,最好还是接受幼儿园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