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事执行措施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举足轻重.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事执行措施立法和实践中的缺陷入手,结合民事执行措施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完善与创新民事执行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于伟 《华章》2012,(18)
我国的立法缺失与司法依据之间有冲突,导致我国民事检查的监督范围小、监督方式很单调、民事检察制度发展很缓慢.修改《民事诉讼法》能够有效推进我们的民事检查制度,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系统的民事检察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撤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它确定了当事人的撤诉权。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着立法缺陷,应从立法上对其进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法制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琳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121-124
上诉权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基于上诉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宽泛化等缺陷使得对民事上诉权予以法律控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民事审判程序中重要的监督制约制度,但司法实践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立法上的缺陷是制约民事检察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通过立法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民事交易环境是当前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全面公正地保护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在民事强制即将单独立法的今天,面对这一不足,我们应对这一制度作以下完善:一是建立程序救济之执行异议制度.二是建立实体救济的第三人异议之诉,以期通过这两种制度的建立,能够达到保护权益、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任何案件的审判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近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对民事证人制度不够重视,致使民事案件审理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作伪证以及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准确评判当前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证人制度体系很有必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是现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早已确认的一项诉讼制度,但是我国相关制度还是很不完善。因此,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再次将公益诉讼议题推出,从制度的可行性出发,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现状进行现实反思,并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程序设计,为立法与司法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分析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遗失物的归属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现有法律及司法实践存在诸多缺陷,且日益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我国民事立法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界定遗失物之概念、法院作为遗失物接受管理机关及其法律地位、酬金制度、拾得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遗失物又遗失时的法律制度等,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的遗失物归属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失主的财产权利,规范遗失物归属关系,进而使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的不明确,导致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在制定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强制执行立法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体系;第二,立法指导思想要立足于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第三,要加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力度;第四,执行措施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相应的程序辅助。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不法原因给付,世界各国均作出了“不得请求返还”的规定,我国民法没有类似规定,司法实践中有的判决给付违法无效、财产返还,有的由人民法院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给予没收给付财产的民事制裁措施。这里从不法原因给付的概念、构成、“给付”的效力、国外“不得请求返还”的立法理由及其争议,以及对无效返还和没收充分处理方式的评述,探索合理的解决途径,同时对我国民事制裁制度提出置疑。  相似文献   

12.
《清议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份先进刊物.它公开以宣传"民权"为宗旨,对君权、封建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专制政权对人的压抑、束缚和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广大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觉醒和反抗之心,对中国的民权思想启蒙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方面,巴西有拉丁美洲最现代化的民事诉讼程序体系。巴西的民事诉讼法律在这个有大陆法传统的联邦制国家得以普遍适用。巴西的民事上诉制度在拉丁美洲是很有特色的。巴西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类民事上诉途径,即普通的上诉途径和特别的上诉途径。巴西的诉讼制度允许如此之多的上诉,特别是中间上诉,导致诉讼当事人可以恶意地将诉讼程序拖入冗长的程序中,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诉讼迟延。  相似文献   

14.
民事上诉权作为当事人的一项诉权,在制约法院审判权和安抚当事人的不满情绪等方面作用重大。然而,作为一种处分权,新民诉法对行使上诉权的要件规定得较为宽泛,且对滥用上诉权的行为缺乏明确指向性惩罚措施的规定。权利倘若不加以限制就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为了保证权利拥有者能正当行使上诉权,确保民事上诉权行使的结果产生预期的制度效果,在比较分析国外就该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现状的民事上诉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亚洲后发国家开始步入发展与成长的轨道,关于"农村市民社会"的内涵正随着"弱者武器"式的讨论变得日益引人关注。其中尤以1990年代在孟加拉国大量兴起的NGO组织最为著名,从孟加拉国NGO组织的产生背景、具体作用及其与国家统治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探讨在后发农业主导型国家实现市民社会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孟加拉国虽然出现了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但是因缺少工业化背景下以资本控制为目标的"利益诉求"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性",导致这种市民社会的"成长"更多集中在"分配资本(解决问题)"的具体层面,而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赵晶 《保定师专学报》2011,(5):60-63,82
在征诸传统法文化以论证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对史料进行片面解读与过度诠释的情况:如未妥善解决中国古代的刑事与民事的区分问题,从而有混淆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之嫌;又如过度诠释保辜制度,因为无论是从该制度见诸记载的最早文献出发,还是立足于作为传统法典代表的《唐律疏议》及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的案例,皆无法推出保辜制度与刑事和解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三审终审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诉制度是司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并且需要在不同的价值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许多国家的民事上诉制度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实际运作上均面临着种种问题,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我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存在诸多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本提出改革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基本思路,论述三审终审制对审理范围、提起条件、程序规则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上诉制度在功能设定上存在着错位,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上诉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为上级法院干涉下级法院的审判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重新界定上诉制度的功能,发挥该制度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诉制度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对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合法救济;二是实现法律适用和解释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公民道德理论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公民道德建设经验日益丰富。但是也面临道德多元化和"西化"等挑战,尤其是我国公民道德还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和精英人物道德自律薄弱等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公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保证,建立健全道德激励和道德约束机制是其制度保障,大力推广志愿者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是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