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方鸿渐     
在《围城》的开篇处,作者钱钟书在介绍方鸿渐的身世行状时对这位小说主人公下了这样一个评语:“他是个无用之人”。后来在第五章,方鸿渐一行五人赴湘西任教职,由于正值抗战时期,内地交通及生活条件又较落后,他们一路颠踬困顿,吃尽苦头,就在旅途即将结束,目的地抬头可见之时,方鸿渐问好朋友赵辛楣:“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赵辛楣的回答是:“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对此的反应是“苦笑”,“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可见,他私下里也承认这样的评价虽不中听,却很中肯。到小说将要煞尾时,方鸿渐与妻子孙柔嘉为职业事大吵了一通,又得知仆人李妈已打电话请柔嘉姑母来给柔嘉助阵,便要躲出去,气得柔嘉大骂“Coward(懦夫)!Coward!Coward!”这三处评语分别从叙述者、朋友、妻子及当事者本人四个角度给了方鸿渐一个共同的结论:“无用”(懦夫正是无用者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众多学者针对《围城》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叙事方式等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亦或从伦理、社会、哲学等方面进行主题阐释,而比较少谈及方鸿渐、孙柔嘉二人婚姻关系破裂的原因。文章从非暴力沟通的角度对方、孙二人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帮助学生将书本所获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使其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和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  相似文献   

3.
袁枚的《祭妹文》写得情真意切,哀惋动人,对于遇人不淑、身世凄凉的妹妹流露了无限同情.从作者在文中回忆他妹妹早年生活时的情景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天真活泼、多才多艺的女子。这样一个女子是怎样走上不幸的道路,半生偃蹇而致早逝的呢?课文里只有“以一念之贞,遇  相似文献   

4.
复杂、生动、极富个性的方鸿渐形象,已见诸多论述,本文则从“心理距离”这一层面,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抓住人物的情感、拉开人物的情感距离,展现人物的复杂心理与多重性格,揭示人物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正>孙柔嘉是赵辛媚报馆同事前辈的女儿,大学刚毕业,年青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通过辛媚谋得三闾大学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开始了艰苦、漫长而又充满火药味的人生。在赴三闾大学的途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天真幼稚、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6.
孙柔嘉是赵辛媚报馆同事前辈的女儿,大学刚毕业,年青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通过辛媚谋得三闾大学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开始了艰苦、漫长而又充满火药味的人生。在赴三闾大学的途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天真幼稚、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7.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学业、工作、以及婚姻都充满了波折,从他的悲惨命运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阶层根深蒂固的摧残。围城是枷锁束缚着国人的前行,方鸿渐想逃离围城但始终在围城内游离。  相似文献   

8.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其无可争辩的讽刺艺术魁力及刻画旧社会知识分子怯懦人格的深遂和透辟的现实主义力量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X’的美称。虽然这部书问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至今仍葆有一种常读常新的艺术美感,并以其深厚隽永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该书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求精神家园的普通知识分子形象。本文就试图对其悲剧人生作一点粗浅的探讨。方鸿渐是旧中国具有怯懦人格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还是让我们循着(围城)为我们提供的艺术场景,看看他那戏剧性(自然这出戏是悲剧)…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情感波折和婚姻磨难,除了社会和他人的原因外,还在于萧红性格中存在的致命的悲剧因素,即她的独立自尊的人格追求与寂寞,柔弱的性格心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她对婚姻生活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不可能性之间的诸多冲突与不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任务链的概念和应用,探讨任务链视角下高中文言文阅读策略,提出相关建议,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 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个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14.
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在长篇小说《围城》中成功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失败男人的典型代表,他的失败在于缺少认真的态度和持久的毅力,缺少负责的意识和果断的行动,以及缺少相与的技巧和处事的能力,是现实生活中无用之人的真实写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读罢《孔雀东南飞》,掩卷长叹:聪明、美丽、忠贞、勤劳的刘兰芝是不该被遗回娘家的,那焦母凭什么非逼儿子休掉她不可呢?笔者认为是“封建门阀制度”拆散了这对美丽的鸳鸯。  相似文献   

16.
嵇康,魏晋名士,"人以为龙章凤姿,天然自成",遭司马氏所弑,然他的悲剧人生却为魏晋南北朝甚至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当时政治、文化环境及其个人性情出发剖析其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刘静 《学语文》2009,(6):38-39
钱钟书的《围城》塑造了一幅儒林众生图。有用心险恶、面目可憎的大学校长高松年;有造谣惑众、搬弄是非的行家陆子潇;有以假充真的冒牌博士韩学愈;有浅薄好妒、俗不可耐的女生指导范懿等等……在这些人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中西合壁的新儒林形象——方鸿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文化人的悲剧往往成为议论的焦点,王国维就富有代表性。王国维悲剧的必然性是由于对旧文化的依恋和个人的特质所决定的。历史再一次证明,知识分子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紧密地连在一起,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其文化和社会功能,否则,只能以悲剧终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人生悲剧的分析,指出其悲剧的根源是中国封建的生产方式落后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醒人们要把民族的昌盛看成是个人幸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存在.方鸿渐总是走不出"围城",其悲剧命运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的矛盾性格的形成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