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尚文教授十分强调语文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把语文意识定义为“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① 他指出 ,“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 ,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 ,辨辨它的色彩 ,掂掂它的分量 ,摸摸它的体温 ,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中 ,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② 他认为 ,“如果我们有了自觉的语文意识 ,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③ 然而 ,这种自觉的语文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要通过后天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尖锐的敏感 ,极端的谨严 ,和极艰苦…  相似文献   

2.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朱瑛 《辽宁教育》2009,(10):31-34
一、什么叫语文意识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它包含着朗读的标准意识,说话的达情意识,书写的规范意识,词汇、名言警句、常见典故、生活素材的积累意识,语言运用的通顺、得体意识,与常见文体相关的审美、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语文意识?王尚文先生认为:“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拥有语文意识无疑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意识,即字法意识、句法意识、读法意识、写法意识,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指出,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何谓“语文的缰绳”?王先生一言以蔽之: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7.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但关于语文教学的纷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所谓“文”、“道”之争,依然是焦点所在。有的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于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何为语文意识?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进程往往是以提问作为主要路径的,绝大部  相似文献   

9.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这里的“审视、掂量、咀嚼、玩味”,其实就是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而实现的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反映。是对语文的审美。那么,所谓的语文意识.应该是对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到底有哪些性质 ?根据这些性质 ,在语文教育中又应该采用哪些相应的操作策略 ?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语文的“工具性”与“实践”的教育策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工具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为什么说语文具有工具性 ?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试想 ,如果离开了“语”和“文”,“交际”如何进行得了 ?既然语文是交际的工具 ,那么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只有当言语能力发展了 ,“交际”方可成为可能。因为要“交际”,所以就一定要有“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如何形成 ?靠“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一般中学生多少都有一点语文意识,问题是有没有达到"自觉关注"的程度.一个亲戚向王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他孩子的语文水平,王先生随口答道鼓励他多读书吧,准知那亲戚大不以为然,因为那孩子用于读书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多多了,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他都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还不止一遍,可语文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这孩子关注的只是武侠小说中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没有"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相似文献   

13.
王尚文先生在明确提出“语文意识”(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简称《阶梯》)之前,很早就提出了语文课程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导论》),在《语感论》(修正稿)中详加发挥。“语文意识”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近年来,他和弟子们在文章和讲话中反复阐释这个主张,而且认为是“语文”离开“悬崖”以防“自我消亡”的“缰绳”,影响颇大,有“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语文意识具体指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正确表达、运用、积累,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语文意识应从小培养,因此很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意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是一种技能 ,“凡是技能 ,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叶圣陶语 )学法实验教材以掌握运用学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桥梁 ,沟通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沟通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言语交际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使言语活动产生社会作用 ,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语文活动课“实践性”的特征。一、以“言语交际训练”为手段 ,强化语文的交际功能语文活动课要突出“语文”特点 ,就需要抓住“言语交际”这一重点 ,在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掌握并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语文意识?有人认为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就是语文意识.关于这个话题,朱光潜先生有过一段经典的阐述:"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①朱先生所讲的"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这种对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正是一种可贵的"语文意识",这是长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所形成的习惯.从表面上看,朱先生所说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字.其实,确切地说他指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课不是“言语”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吕叔湘语)的局面,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姓“语”,加强语言教学,这是多数人的主张。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力》(《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五期)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强语言教学,而是如何认识“语言”,即在语文教学这个特定的视角中,“语言”的含义跟语言学中的含义是否一回事?或者说,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是否等同于“语言”? 大纲认为,设置语文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这里,先不说读、写、听、说的能力是否等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就“理解运用”来说,它指的应是‘言语”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在这种“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言语环境的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意识是指人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师范生语文意识可有四大培养途径:朗读的标准意识,阅读的经典意识,书写的规范意识。培养语文意识关系到师范生的长远发展,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