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1.学生不敢提问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提问题,但不是没有问题可提,而是不敢提,不愿提.主要是学生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教学程序,而导致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高中历史新课改基本理念中之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出"问题化"的历史课堂,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运用巩固问题"的思路进行编写的,它没有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既受实验教科书的影响,同时还受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尤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想法.一、课堂问题提出要有合理性作为教师要把握设问的难易度,设问太容易,如"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无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常用数学教学手段,它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包括"提出问题"的功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学实际中,重视的只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主要平台,因此,要改善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发挥课堂提问"提出问题"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物理教学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实际探究.没有问题提出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实践探究的课堂是无意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本文从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进行问题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与新课程改革进行不断深入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备受广大学生的热爱与欢迎。"翻转课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利于高中教学课堂利用创新的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钻研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在实际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高中化学"翻转课堂"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旨在为高中化学"翻转课堂"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新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会这样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全班同学无人举手或齐答"没有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与学生都已习以为常,而在这种"无问题假象"中,学生慢  相似文献   

8.
受评价和应试的羁绊,数学课堂中教师"满堂问"、学生不敢问,评价方式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地"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2017年版课标所阐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几乎都与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关。教师需要创设问题驱动的课堂,把握一般性思维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用多元化的评价,培养学生数学地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观摩课堂教学时,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突破重难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并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种课堂以问题驱动学习,通过让学生正确解答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成为许多教师仿效的对象。但在课堂上几乎看不到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更有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刻意控制或无视学生的问题。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去问题教学"。它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学生没有问题进教室,没有问题出教室"的教育现  相似文献   

10.
李洋 《考试周刊》2014,(48):141-142
<正>"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是真正发动。上述理论在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认,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生成问题的却不多,质量也不高,课堂生成的更少,而多数的课堂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预设的问题,对学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的意义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解决过程的方式推动教学发展的教学方法.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所需的公式、概念、定理等,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理解知识的本质,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二、"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策略1.课堂问题的设计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原则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生数学认识的思维动力取决于设置合适的数学问题,长期的教学经验使我们认识到,设置问题具有两类取向:一是"观念性问题",二是"技术性问题"。"观念性问题"构成了课堂的主导性问题,决定了课堂的节奏与情节,"技术性问题"是从属性问题,它是由"观念性问题"所决定的。在数学教学准备工作中,整合这两类问题的取向,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下,在大力倡导"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杂而小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情况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大问题"为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交流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大问题’导学层层推进课堂,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问题本位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本位学习"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大问题"教学模式,在厘清"大问题"教学的内涵及课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问题本位学习"理论下的"大问题"教学实施关键,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并解决直指本质的"大问题",真正让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导学"模式是教师常用的经典模式,但从我多年对"问题导学"课堂模式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滥用问题,有些教师设计"满堂问",由于问题质量不高,导致课堂大部分时间浪费在问答环节,学生疲于应付而思维却停留在简单阶段;有些教师没有跳出"问题只是课堂辅助"的教学思路,导致问题"喧宾夺主",教学效率不高。那么,如何创新基于"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而让经典的课堂模式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注入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的研究方向指向如何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直白、过程缺少层次,导致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较少。本文通过数学课堂实例,论述了何为"问题引领"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实践"问题引领"模式,以及"问题引领"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8.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凌丽 《江苏教育》2013,(21):34-36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尝试"大问题"教师"抛","小问题"学生"带"的办法,努力实现由教师单向的"满堂问"向师生、生生多向的"角色问"的转变,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空,从而巧妙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明暗"两线。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问题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为课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以问题为线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味",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