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下人人都可以当拍客的时代,许多影视片、特别是电视作品,只是浮光一现,风过无痕。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部成功运用故事细节提升电视纪实片影响力的典范。通过故事细节,反映了中国人当下的真实生活,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与多元,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感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问世,开启了中国美食节目的新篇章,成为了美食纪录片的标杆。随着时间的推演,他自己依旧在探寻美食纪录片的新高度,2018年《风味人间》一推出,也成为口碑之作。今年,由他和美食家沈宏非担任总顾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早餐中国》,再度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这几部美食纪录片,框架大体是相似的:美食、文化、人情,但具体如何拿捏,时长如何控制,拍摄技法不尽相同,也正代表着如今中国观众在这7年间审美的流变。本文将从《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谈起,分析它所开创的美食纪录片的新风潮,以及《早餐中国》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近期,电视上最火的节目当属CCTV-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此片是一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2012年5月14-18、21、22日晚间22:40播出,一共7集的美食纪录片在播出后的一个月内让人们津津乐道",舌尖系列"瞬间走红网络,"舌尖体"成为2012年的标志性文体。7天收视相对平稳,最高达0.55%(5月17日),最低为0.39%(5月21日),7天平均收视为0.48%。在中国纪录片中,这个成绩已经和BBC纪录片所能达到的收视率差不多,并超过了所  相似文献   

4.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35):59-60
中央电视台一套推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自2012年5月14日播出以来,其风头超过同时段的热播电视剧。费尔巴哈说:"你是由你吃的东西构成的。"《舌》就是要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变成了我们;或者说,中国人是怎样吃成了中国人的。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今天,不少电视剧在谍战、穿越以  相似文献   

5.
饮食类纪录片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社会饮食习惯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和《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叙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特征、叙事技巧及视听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叙事异同,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赵一鸣 《视听》2021,(7):113-115
民以食为天,人类探索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时候,食物不仅仅为了饱腹,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和思想传承.基于中西方饮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差异,二者在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上也略有不同.中式的人文情感与西方的自然简朴给予受众不同的审美体验.未来中国美食类纪录片要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增强自身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所以引发观众共鸣主要在于它带给了观众清新的味觉、视觉、情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满足,其传播成功之道在于视角选择的独特、主题的巧妙涵化、叙事的故事化、诉诸情感的唤醒、剪辑的精准到位、新技术的运用和音乐的巧妙运用等,论文最后指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给中国纪录片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陈涯 《青年记者》2012,(32):64-65
眼下,关于《舌尖上的中国》还在热议当中,这在当代中国纪录片百花园里,还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不仅观众参与、专家好评,包括对外销售也创下新高。是什么让这部七集纪录片"一炮走红"?本文将从叙事层面进行分析。因为这部纪录片新颖准确的叙事手法,不仅树立了自身的品格与品质,也为类似纪录片甚至语言文学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光影建构独特的地理空间艺术的生命在于寻找,在于寻找背后的选择。《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可谓开宗明义:自然的馈赠。从云南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到浙江、广西的茫茫竹海;从中原腹地,到北国的冰川、南海边疆,跨越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像创作注重典型化环境和典型化人物的选择与表现,创造性地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等造型语言,影像风格呈现恢弘、绚丽、细腻、写意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画面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和社会人文的碰撞让一部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纪录片在一夜之间红遍中国大地,本文旨在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内涵,文章从6个角度梳理了该片带给受众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以《舌尖上的××》为标题的报道就在各媒体频频可见,简直可用"铺天盖地"这个词来形容。诸如,《舌尖上的旅行》《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母校》等等,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的中国影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品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其画面唯美,内容丰富,成为民间和学界热议的话题。这是一部不仅仅介绍与描述食物的作品,更是对真实中国的勾勒。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收视纪录,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讲述中国的美食文化,其高超的技术水平、文化内涵都把中国纪录片推上了更高的层次,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程文英 《青年记者》2012,(23):40-41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自2012年5月14日开播以来,即引发收视狂潮,平均收视率达到0.5%,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影片解说优雅、画面优美、剪辑流畅、配乐用心,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元素,展现了中国精致的美食和广阔疆域的美好风光,并且恰当地融入了人文元素,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5.
万春燕  熊哗 《声屏世界》2013,(11):46-47
2013年6月3日,筹备长达十年之久的八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在央视一套亮相,这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力作。主创人员原本希望它能够继续“舌尖”的辉煌,向世人全景展现伟大国粹京剧两百年来的发展变迁。但是事与愿违。该片播出后并没有收获意料中的成功,却遭来了诸多质疑声。在网络的发酵下,《京剧》被推上了人们议论的舌尖。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实频道播出的七集高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地域、历史以及文化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人的饮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卢氏地处豫西伏牛山的西端,而我的家乡双槐树还在县城西南的百里之外.这里可以说是河南省的西部边陲了.  相似文献   

18.
家乡,是一个好地方,是一个美得醉人的好地方。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我心目中的美丽家乡。家乡,一年四季都会吹来不同颜色的风,他们有着差异很大的脾性。有时她温柔可亲,有时她刁蛮浮躁,有时她柔情似水,有时她多愁善感……不同的脾  相似文献   

19.
正从预播信息发布到正片与观众见面,《舌尖上的中国2》用时四个月才从幕后走到台前。本片制作与播出联合体本以为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亮相,能引来满堂掌声,却不料掌声所及之处,嘘声也随之而起。先是网友发现白马占堆所爬之树前后不一,继而发现兰屿海面上腾起的飞鱼国籍不明,接着是对王子钰母亲的三观展开争论,再后来又对王子钰的家境和身  相似文献   

20.
聚会上,认识了一对男女,相貌出众,谈吐不俗,使我们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朋友们一致认为,这两人可以吸纳进朋友圈,我叹气:“凭他们的姿色才气,这里哪能留得住他们?最后还不是去北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