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唐诗人刘禹锡仕途坎坷,几经贬谪。在贬谪夔州时,他学习民歌之长,仿屈原《九歌》而作《竹枝词》。其《竹枝词》内容丰富,情感婉转多讽,在与唐朝其它竹枝词的分析比较中凸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述张恨水在这一时期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张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肯定张恨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个人的创作而名垂史册的伟大诗人。《楚辞》就是以屈原的作品为主的一部诗集,那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诗歌巨著,如今已被列为优秀的古代文学遗产,受到中外人民的赞扬。屈原名平,字原,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四○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左右。屈原的祖先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遂以屈为氏,所以屈原乃是与楚王同族的一个贵族。屈原年青时候很聪明,  相似文献   

4.
由庄屈《渔父》篇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渔父”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民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谪贬到建平(秭归)时,见乡里联歌“竹枝”,因仿屈原《九歌》作《竹枝词》九首,于是人仿其体,作者渐多.可见《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乡土文学,经过刘禹锡的培植加工,因而在唐诗中异军突起,成为唐诗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后来它便风行全国,尤其在四川创作的人更多,因为它发源于四川,所以特别为四川人所喜爱.但是对于这种诗体的特征和作用,很多人都未能把它与绝句划出明确的界限,有人甚至把它和绝句弄混淆了.我们反复学习了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林孔翼、沙铭璞所辑的《四川竹枝词》,又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著作,企图对《竹枝词》的特征、格律、作法及社会价值,作一点探索.一、竹枝词的由来《全唐诗话》云:“宪宗立,禹锡贬连州,未至、斥朗州司马,作《竹枝词》”.《珊瑚钩诗话》卷三云:“古有采诗之官,命曰风人,以见风俗喜怒好恶.……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皆风言.”又《韵语阳秋》说:“刘梦得《竹枝词》九篇,乃梦得为兄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以上各种诗话都指出《竹枝词》是刘禹锡取民歌加工而成,但说得不详,有的还有错.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验小组形式,笔者进行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经过确定课题、资料整理、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环节,肯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楚辞》的体例,不宜以颇有附会之辞的王逸序言为依据,而应考察《楚辞》各篇的实际情况。由于《楚辞》成书不同阶段所收屈原作品有“疑不能明”的误传因素,增辑者所附己作的主旨和体式亦有不同,故《楚辞》并无所谓“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以屈原为第一人称口气抒写”的统一体例。因此,用这种“体例”去推断宋玉《招魂》必为“代屈原自招其魂”,是不科学的。宋玉《招魂》的创作背景,当与楚襄王射猎云梦、惊兕失魂有关,其所招应为楚襄王之生魂。但宋玉只是借此作为创作这篇瑰玮辞章的由头,《招魂》本身并不是巫师实际招魂的咒文。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竹枝词》,不但在唐诗中为瑰宝,在诗史上也是杰作。禹锡的贬谪诗、咏史诗,可以有其他唐诗人与之媲美,但他的《竹枝词》却无与伦比。推究共奥秘,我认为是:以诗人创作之特色,而还民歌艺术之本位。《竹枝词》,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作于夔州,时禹锡到任夔州刺史。其序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  相似文献   

9.
晚清之际,内忧外患的因缘际会,近代中国人竞相赴日,创作了大量的日本竹枝词。如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何如璋的《使东杂咏》、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等。这些日本竹枝词的内容丰富、记叙生动,以竹枝词加注的形式记叙了日本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然而,前人与后人所创作的日本竹枝词呈现互文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红楼梦》中择要拈出其悖谬瑕纰加以分析论证 ,探析《红楼梦》是由《风月宝鉴》《红楼梦初稿》和《石头记》初稿三部不同主旨的小说合成的创作过程 ,并指出“三书合一 ,天有难就”。  相似文献   

11.
杨维桢是元代以"西湖"为题创作《竹枝词》的第一人。由杨维桢发起的"西湖竹枝酬唱",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西湖竹枝酬唱"的最终成果《西湖竹枝集》,选编了122位诗人的184首诗,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西湖竹枝词》总集。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元代西湖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的描写。《西湖竹枝集》对明、清两代的各类《竹枝词》创作,均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竹枝词简论     
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非常注意向民歌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别开生面。源于民歌的《竹枝词》这一学形式,自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之后,便广为流传,千余年后,仍然经久不衰,这自然是和刘禹锡的学造诣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歌所赋予《竹枝词》的先天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楚辞》是屈原缔造的一座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为后世学者所敬仰,成为文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但是也有不同的评论,如班固的“露才扬己”说对屈原的自我形象的否定。本文以班固的观点为起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进而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重新对屈原的自我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十为《隐秀》篇。由于上篇原文不全 ,关于《隐秀》篇的主旨或“隐秀”的涵义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辩析刘勰原著与总结近年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认为《隐秀》篇的主旨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谈言意关系 ,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隐秀”问题与“比兴”问题有最密切的联系。“隐秀”论的提出 ,也是刘勰针对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有感之发。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的内在规律的揭示 ,刘勰的“隐秀”论与他同时代的钟峰的“滋味”论一样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7,(6):12-17
丘逢甲和梁启超二家均为晚清诗界革命的关键人物,二人于诗学领域多有交流,并且曾先后创作过《台湾竹枝词》。对于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观照比较,对二家的《台湾竹枝词》进行分析,能够一探二家的竹枝词写作特点,同时一窥晚清竹枝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寻诗界革命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楚辞·招魂》的主旨 ,从汉代王逸以来 ,人们一直围绕为谁招魂而争讼不已。实际上 ,《招魂》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楚国招魂巫术原型 ,其主旨并不是真的为某人招魂。从屈赋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招魂》的主旨应从象征意义而不能用实证的方法去寻找。从文本考察 ,《招魂》应是《离骚》和《远游》的反写 ,它反映了屈原流放后期的精神状态 ,表现了屈原美政理想的失败与强烈爱国感情之间的矛盾冲突给诗人造成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成的诗体。该文首先概述竹枝词的基本特点和演变的历史,潮汕历代、当代竹枝词创作的基本概况,进而从潮汕诗人在竹枝词的创作的丰硕成果中,探索、总结竹枝词的写作手法与创作启示。作者推崇这一诗体,提出学习和研究这一诗体,既要取其所长,又要避其所短,选优鉴劣,古为今用,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竹枝。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上大凡有成就的诗人,皆愿从民歌中汲取营养,用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如屈原、三曹、鲍照、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等。他们有的直接运用民歌的形式,如白居易、刘禹锡的《竹枝词》,而绝大部分则是仿制,题目上多标明“拟”、“代”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性学习经历了四个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对明清小说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用比照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词与词、戏曲与戏曲、小说与小说、诗与词、诗与文、诗歌与小说等方面也采用比较研读方式;拓展出一与多的比较研读方式,创新研究性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8,(11)
在郭沫若所有的历史剧中,《屈原》所享有的声誉最高,成就最大。如果说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那么,《屈原》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史剧创作的扛鼎之作。窥探作家的创作意图、观察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戏剧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又是如何创作《屈原》这出戏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