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茶道     
世界闻名的日本茶道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宗系繁多,主要是三个“千家”(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即千利休的三个直系子孙继承下来的三个日本茶道世家。如今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已逾500万,尤其是日本女子大多参加茶道组织。女孩子在离校之后、就职之前,特别是做新娘之前,必须学习茶道礼仪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举止仪表从容、谦和、优雅。 日本人素有饮茶的嗜好,尽管现代生活涌进了大量的西方饮料,但茶仍然是日本人的主要饮料,“吃茶店”、“茶屋”比比皆是。但是“茶道”活动绝不能在街上的“茶屋”里举行。茶事总  相似文献   

2.
饮茶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饮茶特别讲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饮茶的全过程,既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项高雅的艺术。由解渴式的粗放饮茶升华为艺术性的茶道,是在唐代完成的。茶这种植物,古代称为荼、茗、木贾等,...  相似文献   

3.
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 ,茶叶是僧人坐禅修行必不可少的饮料 ,两者密切相关。佛教僧徒谓“茶禅一味”、“茶禅一体” ,又说茶有三德 :坐禅时 ,通夜不眠 ;满腹时 ,帮助消化 ;茶为不发 (抑制性欲 )之药。它有利于丛林修持 ,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传播茶文化 ,为中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1.佛教的兴盛与饮茶的传播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乐感的 ,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 ,自汉代传入中国 ,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茶道     
唐代的茶道谭前学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使用,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大约是在西汉。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已成为一种嗜好,并已开始用茶...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讲究饮食清淡。此时,饮茶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6.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7.
世界人民爱喝茶小阮中国人爱茶自不待言。除了熟知日本人喜欢饮茶,其他各国是否也有此爱好呢?知者甚少,或者还有误解认为老外只钟情咖啡、苏打水(汽水)、可乐、矿泉水之类的饮料,对茶自然不会青眼相加。事实上,各国爱茶者为数众多。日本的茶道闻名遐迩,虽说和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故事赋中载有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茶酒论》 ,作者是唐朝人王敷。该篇采用风趣的对比形式 ,分别论述了世人对茶酒的不同认识和喜好。茶与酒的性质和功能虽不相同 ,但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备的饮料。然而 ,有些人却独有偏爱钟情于茶 ,以为饮茶优于酒浆 ,有清心醒脑、提神怡情的功能 ,所以自古以来饮茶就成为我国人民饮食的一部分。俗语说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连古人也说 ,“夫茶之为民用 ,等于米盐 ,不可一日以无……”在古时 ,它不但是我国中原地区和各少数民族地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茶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仪式。举行这种仪式的茶室是一间有着低矮小门的安静的房子。客人们经小门而入,以示谦卑。正规的茶道要持续4小时左右,茶要按照精细复杂的顺序准备,人们只能听见沸水声,如同风吹过松林发出的声音。中国人首先发现可以用茶树的干叶制成饮品。那是在公元前大约2000年的事情,一位中国皇帝命令仆人给他烧些开水喝,当水快烧沸时,一些茶树的叶子飘落到水锅里,皇帝嗅到新饮料的芬芬气味非常高兴,他情不自禁地品尝起来,从此开始上瘾!最能饮茶的是英国人,常听到人们说,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沏杯茶。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的大船和快速运茶帆船将茶叶从中国运到英格兰。1660年,  相似文献   

10.
福建武夷名山不仅盛产岩茶,品茶习俗也源远流长。从唐代的“茗战”、“茶百戏”,到宋代的“斗茶”、“分茶”,明清以来盛行的“功夫茶”等,千百年来,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茶道艺术。武夷茶艺,就是在挖掘继承古人煮茶、斗茶、研茶、鉴菜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其程序有二十七道,其中便于表演的有十八道。主要内涵包括环境。心境、茶具、水质、器皿和冲泡技巧,品赏艺术等。品赏武夷岩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斯文,品茶人的心境要平和、矜持。体现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静的传统茶道。因此,武夷茶艺先从“焚香静气,丝…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0月15日,在“新加坡独立对周年茶文化的交流会”上,首次走出家门的“内蒙古民族茶艺”将独特的茶艺文化呈献在人们面前,令各国茶艺爱好者大开眼界。这次由新加坡茶艺联谊会和日本茶道团体里千家新加坡支部联合举办的交流会,是一次苦苹了中国、日本、韩国、英国、土耳其、印度等具有传统饮茶习俗的6个国家12种茶艺的国际性条文化的大演展。由内蒙古自治区派出的罗市桑表演的“蒙古民族茶艺”,以其新颖的茶壶茶具,独特的熬制方法,丰富的演示内容,引起了各国与会者的浓厚兴趣。蒙古民族茶艺既不像日本茶道那样静雅,也不像英国…  相似文献   

12.
茶,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茶,向人类奉献出独具东方文化色彩的茶文化;茶,不但是“国饮”,而且成为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饮茶之风早已吹遍五大洲,茶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饮料之一,是当代最佳的健康饮料,有“东方饮料皇帝”的雅誉。  相似文献   

13.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陈香白日本文学博士仓行洋为《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撰《序》时说:“茶道是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的高层次的生活文化”。日本学者千宗室在其《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大理忆旧     
我不善品茶,也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不过在大理生活了几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过去在大理喝茶的那些旧事. 茶事回忆 最近浏览电视,屏幕上跳出一个广告:“竹叶青平常心.”我以为是在说茶的,仔细一看,却是“竹叶青”酒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千利休(1522—1591)被誉为天下第一茶人,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当时,武士与当权者皆热衷于此,千利休的茶道更是令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皆为之着迷。大器晚成的千利休54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一股战国茶道热,却最终死于非命,并留下了战国悬案"利休切腹"。来到古都京都府的宇治市,首先想到的便是宇治茶。宇治茶不仅作为一种高级茶而为人所知,抹茶蛋糕卷、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等等,添加  相似文献   

16.
顾春 《华夏文化》2000,(1):40-40
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風華絶代的曠世奇才,是中國歷史上百科全書式的多才多藝的絶代天才。其實,蘇軾也是一代茶道專家、品茗高手、茶學高人,與茶文化結下了種種因緣。從茶壺、茶葉、茶水、茶詩、茶文、鬥茶、茶品與人品等角度審視、梳理,可以補充林語堂《蘇東坡傳》的一個缺失:"千古一人"蘇東坡確實是茶道高手、品茗高人。  相似文献   

18.
茶与诗歌     
晓雪 《大理文化》2003,(4):17-18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先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后传遍全世界.汉以前,茶叶是治病的药材,汉以后它成了饮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到了现代,尽管汽水、果汁、可乐、矿泉、咖啡等饮料越来越丰富和多种多样,但茶这种有了两千多年历史的饮料,仍然没有被取代,仍然和人们日日相伴,受到人们普遍的宠爱.  相似文献   

19.
周健 《华夏文化》2001,(4):51-52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包含着丰富深厚传统文化之内涵 ,对茶和茶文化也同样有着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作为传统饮料必不可少 ,我国的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的家庭生活 ,篇中人物喝茶品茶覆盖全篇 ,其深得中华茶文化精妙之所在。就其侧重点不同 ,略而言之 ,可分三种 :(一 )品用之茶。此茶用以品 ,当属珍品极品。此种茶的描写主要集中在著名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 ,妙玉奉茶贾母 ,贾母误以所奉的“老君眉”为“六安茶” ,通过此回描写 ,烘托出贾府有着许多“茶道高…  相似文献   

20.
我不谙茶道,只听善品茶的朋友讲过“一尝、二饮、三品”的喝茶口诀和“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的茶道。原来,喝茶不同于喝汤,酸、甜、苦、辣、咸入口便知它需浅斟慢饮,反复品尝,才能得出个中滋味,倘若武松喝酒般连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