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中的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应用的浓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深化课本习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钻研课本习题,并对其改造、拓展,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教材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课本例习题的改编题(一)数字的改编1.理(1)、文(1):已知集合M={x|x2<4},N={x|x2-2x-3<0},则集合M∩N=()A.{x|x<-2}B.{x|x>3}C.{x|-1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挖掘例题、习题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有意识地进行长期渗透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住教材中某些例题、习题的重要结论 ,不仅可以扩充知识容量 ,增大思维跨度 ,还可以形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高中课本中的一道立体几何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问题 如图 1,AB和平面α所成的角是θ1,AC在平面α内 ,BB′⊥平面α于B′,AC和AB的射影AB′所成的角是θ2 ,设∠BAC =θ ,求证 :cosθ1·cosθ2 =cosθ …  相似文献   

4.
教材上的例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隐含在各个例习题中,只有充分利用课本例习题,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几何课本第三册上的例习题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复习阶段使用好课本例习题.一、引导学生改变命题条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例1: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P77例2)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AB移动到过圆心O的位置命题显然成立.如果将AB移到使C、D重合的位置,结论成立吗?这便是P109题1.  相似文献   

5.
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第12页习题1.1B组第3题: 设集合A={x|(x-3)(x-a)=0}, B={x|(x-4)(x-1)=0},求A∪B,A∩B。  相似文献   

6.
课本中的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应用的浓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迁移性.钻研课本习题,并对其改造、拓展,是培养同学们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延伸改造等探讨则显得非常重要.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96页第14题为例进行探讨,以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增强创新兴趣.  相似文献   

7.
与绝对值有关的一些问题 ,解法常带有一定的技巧性 ,如果我们把握绝对值的意义 ,认真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 ,采取相应的手段 ,那么问题就不难被解决 .本文就一些题型及解法作一番介绍 ,供读者启示 .1 绝对值与数值计算例 1 求|||| 199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2 0 0 3| .解 原式=||| 1- 2 0 0 1| - 2 0 0 2 |- 2 0 0 3|=|| 2 0 0 0 - 2 0 0 2|- 2 0 0 3|=| 2 - 2 0 0 3|=2 0 0 1.2 绝对值与分数例 2 已知a≠ 0 ,化简 a|a|+a2|a2 |+a3|a3 |.解 当a >0时 ,原式 =aa +a2a2 +a3a3 =3;当a <0时 ,原式 =a…  相似文献   

8.
课本习题是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和巩固,一般都比较直观简单。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确立了把握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发展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通过改造习题,转化图形,逆向思维等方法,增强课本习题的幅射功能,使其升华。真正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用活了课本习题,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下面以课本一习题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初中化学课本第115面习题3是对第五章知识的归纳、总结的一道综合习题,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回答。通过嫁接改造现设计成如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时代数学学习》2004,(3):48-49,F004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如果a,b,c是非零实数,且a+b+c=0,那么a|a|+b|b|+c|c|+abc|abc|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A)0    (B)1或-1  (C)2或-2  (D)0或-22如果自然数a是一个完全平方数,那么与a之差最小且比a大的一个完全平方数是(  ).(A)a+1    (B)a2+1(C)a2+2a+1    (D)a+2a+13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局比赛后,若是和棋,则这两人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负者退下,由另一人与胜者比赛.比赛若干局后,甲胜4局、负2局;乙胜3局、负3局.如果丙负3局,那么丙胜(  ).(A)0局    (B)1局  …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本题共 8小题 ,每小题 6分 ,满分48分 )1.如果a ,b ,c是非零实数 ,且a+b +c =0 ,那么 a|a|+ b|b|+ c|c|+ abc|abc|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   )   (A) 0       (B) 1或 -1   (C) 2或 -2 (D) 0或 -22 .如果自然数a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那么与a之差最小且比a大的一个完全平方数是(   )   (A)a+ 1 (B)a2 + 1   (C)a2 + 2a + 1 (D)a+ 2 a+ 13 .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 ,每局比赛后 ,若是和棋 ,则这两人继续比赛 ,直到分出胜负 ,负者退下 ,由另一人与胜者比赛 ,比赛若干局后 ,甲胜 4局、负 2局 ;乙胜 3局、…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代数式 a|a|+b|b|+ab|ab| 的所有可能值有 (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无数个2 .若正n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又是轴对称图形 ,则n是(   ) .(A)不小于 3的整数 (B) 3的倍数(C) 4的倍数 (D)不小于 4的偶数3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 60°,则这个矩形两条邻边之比为 (   ) .(A) 2或12 (B) 2 (C) 3 (D) 3或 33图 14.如图 1,平行四边形ABCD中 ,∠BAD的平分线依次与BD ,DC ,BC的延长线交于E ,F ,G ,则下列 4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B =BG ,AE…  相似文献   

12.
我们熟悉了g(x) =Asin(ωx φ) B的最小正周期T =2π|ω|,那么|g(x) |的最小正周期呢 ?定理 1 已知f(x) =|Asi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1.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1.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2 已知f(x) =|Acos(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2 .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2 .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3 已知f(x) =|Ata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则f(x)最…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学试题的原始生长点,回归课本,读懂课本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步骤.教学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开采价值.从课本例习题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教学中把课本发掘成一座金矿.下面笔者从实际出发,试图探索挖掘课本例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一题多解——诱导解法的发散例1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2y=4x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见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18页例1.)分析教材的解法一不仅运算量大,而且当题目的综合性略微提升或含有参数时,就会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源,通过逆向思维、类比推理,运用平移坐标系简化运算,得到一类圆锥曲线斜率和、斜率积、斜率倒数和为定值条件下的优美结论,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一、源于教材例题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38页习题3.3第6题)如图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相似文献   

15.
题1(课本96页第4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答案:x236+y216=1(x≠±6))题2(课本108页第1题)△ABC边的两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答案:y236-x281=1(x≠0))以上两道题看似简单,但却蕴藏着一定的联系与规律,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深入探索,必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1对习题的探究提出问题上面两道习题的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什么情况下轨迹为椭圆?什么…  相似文献   

16.
课后习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很多高考题都能找到课本习题的影子.对于课后习题,在教学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倡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图11问题呈现人教版选修2-1(A版)第73页习题:如图1,M是抛物线y2=4x上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以Fx为始边、FM为终边的角∠xFM=60°,求|FM|.  相似文献   

17.
课本习题是经过筛选的题目之精华,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检查对书本知识掌握好坏的良好尺度.在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若能对课本习题进行适度的深化与改造,恰当地进行引伸与推广,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智力因素,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试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有关习题为例,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当a为有理数时,|a|=a(a>0),0(a=0),-a(a<0).!####"####$下面举例说明利用这一概念化简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式子与求值问题.例1三个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b|-|c|+|a+b|+|a-c|.解:由图可知a>0,b<0,c<0,a+b<0,a-c>0.故|b|=-b,|c|=-c,|a+b|=-(a+b)=-a-b,|a-c|=a-c.原式=-b-(-c)-a-b+a-c=-2b.评析:根据绝对值和数轴的直观性,分别找出绝对值里面有关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回到非负数的性质与定义上.例2使|a+2|=|a|+2成立的条件是().(A)a为任意实数(B)a≠0(C)a≤0(D)a≥0解:按|a|≥0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试题1(安徽卷,理科第2题)设集合A=x||x-2|≤2,x∈R)B={y|y=-x^2,-1≤x≤2},则CR(A∩B)等于( ) A.R B.{x|x∈R,x≠0} C.{0} D.φ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高考例题的参照物 ,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 ,以便实现高考时能力的再显 .但不少考生高考时 ,面对新背景、新问题却一脸茫然 .其实 ,高考题或多或少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或模型 ,只不过有些比较直观 ,如 2 0 0 1年全国高考试题(19)则是高二上册第 12 3页第 6题的简单变形 ;有些“只缘生在此山中” ,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向探源今年高考 (江苏卷 ) 2 0题 ,并对高考题做些探索 .1 探源新教材高二上册有这样两道习题 :题 1 一条线段AB(|AB|=2a)的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 ,求线段AB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