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选士制度对东北教育之影响史万兵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早实施人才选拔制度的民族之一,这是我国之所以成为古代文明大国的一个主要原因。选士制度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只是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俞启定 《教育学报》2005,1(5):68-74,81
古代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必然与选拔官员的选士制度紧密联系。经历了汉代太学为选士的一个途径,唐代官学为科举的一个来源,宋代学校取士替代科举取士的尝试,到明清学校与科举的一体化,学校与选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选士的支配也越来越强化,乃至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归根结蒂是服从于封建政治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仅在其次。近代政治形势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后,科举的废除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的平等精神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各种制度中历时最久而影响最大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平等精神,正因如此,它才历经千年而不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即日益的客观化和严密化。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目标,选拔德行之士还是取用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为公平起见,科举制度主要以文才取士。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必须以平等为核心;高考改革的任务是,坚持平等的精神,消除其形式和内容对教育的不利影响,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公平精神,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即日益的客观化和系统化.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目标,选拔德行之士还是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为公平起见,科举制度主要以文才取士.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必须以公平为核心,在考试理念、考试管理、考试方法上坚持公平的原则,消除各种因素对考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是随着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时期,这套选士制既相因又相革,发展得较为完备。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发展顺序,按史学家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草创、成熟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从尧舜到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原始社会后期的选举。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氏族和部落,部落的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正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唐政府制定并施行了诸如“考功别头”、“结款通保”等一系列廉明的管理措施,相对保持了科举举士制度的纯洁性,为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保证。唐代科举考试的廉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强化考试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应试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体系,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使学校教学制度和选士制度相辅并存,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沿袭千年以上的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近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以科举选士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考试制度,历经千余年的演化,晚清已出现重重危机。由于科举选士标准与官学、书院教学内容长期不变,科举考试流弊加深,不能培养、选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应对“洋务”,挽救统治危机,清朝统治者开始兴办学堂,培养外语、军事、技术等洋务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类型多样,在世界人才选拔制度史上具有积极影响。文章遵循历史脉络,从人才选拔制度与教育的关系入手,从考查、考试的类型、举措、方式等方面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期对现行人才选拔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唯分数论”造成的结果是学校教育“格式化”。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人才选拔,是纠正“格式化”的一个突破口,只有不拘一格选才、育才,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选士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持公平公正原则,但历朝历代只要存在考试,就存在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严惩科举舞弊的法规措施。文章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的探讨,能够对国家现行高考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3.
胡耿 《教育导刊》2003,(5):46-48
高考牵动着全国上至政府下至个人的注意力,高考过后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关高考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已争辩至今,然而高考依旧是我国教育选材的基本制度。在高考制度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理论依据?高考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如何?这些都是高考改革所需了解和探讨的。一、历史我国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了,考试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中国的四大发明。高考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源于选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能力培养与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考试制度从其产生 ,即作为一种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手段和工具 ,充分发挥着其选拔的功能。我国不论是汉代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还是隋唐的科举制都以选“官”为目的 ,受传统教育影响的高考也充分强调着其选拔的功能 ,并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目的影响着学校教育乃至社会。这种选择人才的制度是莘莘学子入仕的基本途径 ,因而对学校教育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 ,以至于完全把学校纳入考试的轨道 ,使学校成为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的附庸。我国现今的高考制度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当然它取消了科举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从诞生之始,就受到我国制度范畴、历史传统、政治体系等的深刻影响,这也决定了它之后对政治制度有限的历史和现实作用。科举制度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为中国的知识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由此获得了广泛的政治人才和稳定的吏源。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官考绩制度对抑制腐败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挖掘科举制度中的积极因素对推动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AO入学考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AO入学考试以多元的能力观和人才观,重视笔试难于判定的多种能力、特殊才能和适应性等,重视考生高中阶段的成绩和表现,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多方面地、历史地、综合地评价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它对我国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招生灵取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踔 《中国考试》2007,(12):42-47
自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以来,它一直备受国人的责难和诟病,在大多数的国民眼中科举简直是一无是处。事实上,科举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就像今天的为数众多的考试一样,其合理性和可取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科举扩大了人才选拔的对象和范围;科举提供了相对客观、公平的人才竞争制度和程序;通过科举考试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人才选拔的视角看,科举考试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_  相似文献   

19.
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是隋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特色,与后来成熟状态下科举制依靠被选者自己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有所不同。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不很固定,基本定型的科目有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孝廉科和俊士科等。隋代对报名资格、考试程序和考试内容也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隋代所确立的科举制对中国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自1981年建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博士招生制度出现了招生主体多元、选拔方式陈旧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僵化、管理定位模糊。因此,我国博士招生制度需要明确招生主体,回归学术本位,给导师、高校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选拔自主权;尊重类型特点,明确质量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定位,激发人才选拔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