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范畴。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城市与农村两个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农业职业教育则是农业这一行业的职业教育,前者涵盖的范围远大于后者。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并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民、农业、农村,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需要而设计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有关中国农村教育的呼吁、探索和改革许多年了。从实际现实中我们产生一个疑惑:农村教育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为什么还如此落后呢?我们认为没有解答好以下几个根本性问题是造成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我们办农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似乎成为必然答案。但是怎样才算为农民群众服务?农村教育定位在何种层次、何种方面?却不太清楚和准确。虽然我国一再强调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的建设服务,但由于对农村建设方向的认识和把握有所不同,即有工业立国或农业立国的争论,也就有了农村教育发展目的的摇摆。再者,农村教育过于强…  相似文献   

3.
这些日子总有学生跟我诉苦,说现在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大家都不太习惯或者不太愿意甚至是不太敢交出真心,因为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能以诚相待。我发现这是个恶性循环,如果没有人先走出这一步,大家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了。那么我们为什么那么不舍得先付出真心呢?我们是在怕失去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一、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职业教育区域性范畴。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城市与农村两个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农业职业教育则是农业这一行业的职业教育,前者涵盖的范围远大于后者。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并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农民、农业、农村,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需要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与社会资助:中国大学生生存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生的生存路径出了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嬗变,而构建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大学生社会保障和社会资助政策没有对大学生的生存路径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大学生一般是成年人,父母没有抚养的责任;大学生要学习,没有自我生存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的户籍已经迁离原籍,无法纳入原来的城市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于生命权保障和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有必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安排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6.
朱宗震在《理论交流》第八期撰文说,按照传统的说法,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然而这个汪洋大海在哪里呢?在城市吗?没有.旧中国城市经济不发达,在城市当然不可能涌现出汪洋大海般的小资产阶级.在农村吗,也没有.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数学中关于三农的问题自然成为数学教育关注的热点,连续多年的高考中多次出现有关三农问题的大题,由此可见,数学关注农业、贴近农民、走近农村成为数学与时俱进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过密化的人口压力已经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无论是诱致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农地流转与集中,都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减轻而大规模出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可流转农地供给的不足是中国农地流转交易的现实制约,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民“退养”制度的缺位等,构成农户家庭参与农地流转的深层顾虑。国家政策应确立农民退养制度,以此消弭农户家庭流转农地的顾虑,同时统筹城乡户籍制度,以鼓励有条件的非城市户籍常住人口用农地置换城市户籍及依附之上的保障性福利。另外,配套的制度改革对于农地制度变迁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不同判断、认知误区与治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中国究竟有多少农民"这个问题,是准确认识国情,特别是精准把握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合理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基础。职业、地域和户籍是分析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三个有效角度。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划分标准比较混乱,"八亿农民"、"九亿农民"的说法长期被使用,并由此伴生了过度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等认知误区。因此,有必要以农业劳动者圈、农村人口圈和农村户籍人口圈构成的"三圈结构"为依托,在把握不同含义"农民"确切规模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一系列正在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进而通过扩大农村人口转移的城市入口,巩固农村人口转移的乡村制度基础,进一步破除二元社会结构等途径,促进农村人口的稳妥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缩小"三圈结构"的差异,以此消除社会各界的认知误区,有利于中国社会和谐包容发展和中国城乡治理结构的转型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政府将取消具有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以此为标志,中国将进入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当广大农民兄弟欣鼓舞地欢“迎接”中央的英明政策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也高度关注着农业免税政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以农耕立国的中国.“农村兴.国运兴;农业衰,国运衰;农民定,天下定”的历史定律,在今天以前的历史里.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的失败,从宏观和根本的角度.是由于政治的堕落而背叛农民和时代:在一个启动近代化的世纪,却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推行封建的统治,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置于近代化之外,导致农村没落、农业衰败和农民的普遍穷困。最终,抛弃历史创造的人.终归被历史所抛弃。  相似文献   

13.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希望稳定,希望小康,希望现代化。然而,实现这些目标到底靠什么?靠党的好领导、好政策;靠自己的勤劳奋斗;也靠他们———耕耘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     
生活在晋北大同,感觉上像是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的结合部。小时候看到农民在城里设下粪店,“粪店”这个词我想是永远在中国当代辞典上消失了。什么是粪店呢?就是在冬天,农民们为了收集城里的粪而设的季节性机构,大多设在城市的边缘。当年,我一出院门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粪店,店外停着拉粪的大车,粪店的烟囱在冬天的早晨总是冒着烟。里边的人们拉开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难题之关键又在于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国家投入的严重不足,农民负担过重,严厉的户籍政策,就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层政权的腐败及其经济功能的弱化等都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采取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00年“自考群体特征与需求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与城市发展很不平衡。来自城市的考生占到群体的一半以上(54.3%),来自农村的考生只占18.4%,其余为来自城郊或县城的考生27.3%。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农业技术进步呼唤人才,农民脱贫致富渴望人才。 从农村在全国所占的地位看,自考向农村延伸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同样,农…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又是当前政策实施的结果。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的城市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逐渐丧失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利益和劳动力资源等重大利益。直接造成农民贫苦、农村落后、农业滞后.时至今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越是要标本兼治,而从教育人手的“三农”问题对策研究.为其提供了极具可行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人似乎永远有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也常常在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别的,“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