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地融合是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史地融合资源,体现时空综合特点,对于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意义。在上海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对史地融合资源进行深度研究和合理开发。史地融合课程资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事件、地理区域的历史演变、地理现象的历史变化。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史地融合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开发实施的具体过程,分析了史地融合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地新论》是杨鸿烈早期史学理论代表作,也是杨氏《史学通论》与《历史研究法》等后期史学理论著作的雏形,最能反映作者早期的史学思想。《史地新论》对历史学的目的与功能,史家的态度与道德,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全书突出反映了作者"实录"的史学思想及通识的治学特色。杨氏求真的史学价值取向以及对垂训治史倾向的批判,依然对我们如何处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关系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29):141-142
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史地知识的整合,这不符合新课改对于追求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全面地进行历史学习。教师如果能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并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整体角度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史地知识的研究分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讨史地知识的整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宋代史地杂咏在命题、体制及风格上,承晚唐五代咏史组诗的余风流韵,多以地名为题,专咏一城一地之故事及古迹,史地结合,以地系史,是古代咏史组诗发展中又一变体.两宋时期据文献可稽的史地杂咏多达二十五种,在内容方面多注重描写名胜古迹的轶闻旧事、历史变迁、神话传说等,与地方志中“古迹”、“陵墓”、“宫殿”、“祠庙”等在选材内容上相吻合.诗人咏史兼慨叹,在今昔对比中感慨历史之变迁,并稽古考今,对地志记载进行考证,使诗歌由抒情言志的工具一变成为考证古迹,网罗史地的载体.其历史人文内涵和地理文化价值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与徐霞客同时代的一位杰出地理学家 ,王士性曾宦于云南 ,在集其地理学思想之大成的《广志绎》中对滇云史地的考究最详。但学界对王士性在滇的情况研究甚少 ,本文透过王士性对滇云史地的考究 ,试图勾勒出王士性在滇的行迹 ,并得出三个结论 :1、王士性关于云南史地的记载和考究是可信的 ,为明代中后期云南社会生活和地理事象的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史料 ;2、王士性与云南是王士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更全面地评价王士性对地理学的贡献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王士性是历史文化名人 ,王士性与云南研究有助于云南的文化旅游开发和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本文酌取有关清代西北及新疆、西藏、青海藏族史地的研究等方面,对学界近十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做一综述,并指出问题,以期能为边政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著作主要有《西域置行省议》、《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北路安插议》等.在这些奏议书疏中,龚自珍集中分析了西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当时西北地区的治理、防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表现出鲜明、浓郁的时代精神,直至今日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地综合是当代美国社会科课程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学者认为:社会科课程中的历史内容设计应关注五个地理概念,即定位、区域、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运动和地区。这五个地理概念是美国社会科课程中史地内容联系的重要纽带,并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中受到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勃然兴起,它既是清代考据之学日趋衰微、经世之学开始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又是对当时海警飚起、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这期间有两大史地研究学派:一是中国史地派,二是世界史地派。他们的研究是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富国强兵、制敌取胜方略的大胆探索;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这是一次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著作主要有《西域置行省议》、《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北路安插议》等。在这些奏议书疏中,龚自珍集中分析了西北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尤其对当时西北地区的治理、防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表现出鲜明、浓郁的时代精神,直至今日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姚莹经世致用思想及实践;认识边患、了解边情,以抵御外侮、筹边固防;知夷事、筹夷情而制夷的恢廓的世界史眼光等方面对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 ,何秋涛是年纪较轻 ,起步较晚的一位 ,但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从而居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何秋涛的研究 ,涉及到边疆民族、山水形胜、中俄关系和边疆史地文献诸多方面 ,范围广大 ,成果恢宏 ,方法精密 ,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学类期刊的创办与发展,引领了史学发展潮流,在近代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史地学报》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创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在推动史学研究中历史观念、史学价值观念、选题指向的转变以及逐步建立近代史学学术成果的表述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勃然兴起 ,它既是清代考据之学日趋衰微、经世之学开始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 ,又是对当时海警飚起、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这期间有两大史地研究学派 :一是中国史地派 ,二是世界史地派。他们的研究是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富国强兵、制敌取胜方略的大胆探索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这是一次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宋代史地杂咏是古代咏史诗发展中的又一变体,它在命题、体制及风格上,承晚唐五代咏史组诗的余风流韵,专咏一城一地之风土及古迹,史地结合,以地系史,更多具有地理掌故的倾向,开咏史与地理结合之风气.两宋时期据文献可稽的史地杂咏多达25种,与地方志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史地杂咏在为地方志广泛引用的基础上,其史地价值也逐渐被读者所了解认识,甚至被录入地理著述中,实现了文学与地理的转换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者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史地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相关词句,可以促进学科间相关知识的互补,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清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史地学者主张关注现实,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派别。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派学者的经世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