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故乡的烧饼     
悠悠岁月荡呀荡,梦里几回回故乡。想起故乡那圆圆的月儿,圆圆的烧饼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的父老乡亲。曾记得小的时候,每每我放学回家,奶奶总烙好喷香诱人的烧饼等着我,而嘴馋的我也最爱吃奶奶烙的烧饼。多少个凉爽的夏夜,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咀嚼着烧饼的清香,仰望碧天里的星星,痴痴地听着奶奶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月亮的故事和嫦  相似文献   

2.
<正>朋友青青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蒙特罗市安顿下来后,想接父亲过去住一段时间。今年8月初,律师事务所的考察团计划要去蒙特罗市,一得知消息,我就给青青打电话,青青高兴地说":可不可以让我父亲加入你们团一起出行?"原以为买了机票、办了签证便万事大吉,谁知临启程前几天,青青妹妹来电话,说青青父亲心脏不太好,大夫不同意老人家长途飞行。这消息令我左右为难,我想打电话跟青青商量。接电话的是青青的儿子辛迪":阿姨,您  相似文献   

3.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照着去做,果然,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朋友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相似文献   

4.
生命时钟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我知道他的意思,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四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四个小时。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围满了悲伤的亲人。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  相似文献   

5.
上了一天课,羊羊筋疲力尽,可到点睡觉时,羊羊却像烙烧饼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相似文献   

6.
冷·暖     
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我有一群可爱的同学,几个有趣的朋友,还有……爱我的父母。说到父母,我心里充满了暖和爱,可又有点空荡荡的。我的父亲有点特别,他常常不在家,每年有大半的时间要在外地公干,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父亲就有些疏远了,可那份爱,仍凝聚在心中,从未褪去。但和父亲的关系,却有说不清的奇怪。现在的父亲仍旧远在北京。每周五我回家,父亲总会准时在晚上九点给家里打个电话,问我这一周的表现。此时此刻,我总感觉很幸福,任窗外的北风怎么肆虐,也吹不进我暖暖的心。可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每当我接过电话,抱着愉快的心情想与父…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一位钱币商和一位卖烧饼的小贩,被一场洪水困在了一个野外的山岗上,他们不知道这场洪水要持续多久才能退去。两天后,钱币商身上带的吃的东西都光了,只剩下一口袋钱币。而烧饼贩子则还有一口袋烧饼。钱币商提出一个建议,要用一个钱币买烧饼贩子一个烧饼。若是在平时,这是再便宜不过的事了,此时烧饼贩子却不同意,认为发财的机会到了,就提出要用一口袋烧饼换一口袋钱币。钱币商同意了。一天又一天,洪水还是没有退去,钱币商吃着从烧饼贩子手里买来的烧饼,而烧饼贩子则饿得饥肠辘辘,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他…  相似文献   

8.
电话风波     
可惊魂未定之际,要命的电话铃又响了。我的心再次悬起来:“上帝,千万不要是我的——我这回可是虔诚的。”"叮铃……"电话铃响了。我正在里屋看书,听见父亲在电话里重重地"嗯-"了一声,我马上意识到:糟了,一定是男生的电话!父亲拖长了声音喊我接电话。 "喂-"果然不出我所料,电话那头是个男生。我心里直骂:你这倒霉鬼,可把我害惨了,待会儿  相似文献   

9.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0.
与朋友一道,在一家档次不低的餐馆用餐。听朋友说话,手一抖,食物落在餐桌上,我本能地用筷子去夹。朋友摁住了我的筷子,说弄脏了,别夹了。我说,这是我的习惯。朋友纳闷了:你的家世和生活现状都不至于窘困,何以养成了这么个一点也不“优雅”的习惯?其实,在童年的生活中,母亲就立下了类似的餐桌上的规矩。我父亲奔波在外,回家不能按时按点。围在餐桌边,我们只有等待,哪怕饥肠辘辘,都要等到父亲回家一起用餐。有一次我终于揭竿而起:等什么啊等?父亲吃父亲的,我们吃我们的。母亲温和地说:你父亲为谁辛苦?为谁奔忙?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你…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牵挂     
周礼 《家长》2012,(4):49-50
父爱是从不关机的,无论你在不在服务区,父亲的牵挂总是如影随形。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月的20日晚上8点准时给父亲打一个电话。因为父亲含辛茹苦将我养大,供我读书,我没有什么好回报的,所以每月给他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算是略尽一点孝心。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回家乡,而是选择了去外地工作。我这个打电话问候父亲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只是偶尔会因为工作原因晚打几分钟。 上个月的一天,我和几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搞了一个聚会。在酒店里,大家见面之后非常兴奋,相互亲切地攀谈,询问着彼此的近况。席间,大家豪言壮语,推杯换盏,都说不醉不归。正在我们开怀畅饮时,突然一个朋友的手机铃声响起。  相似文献   

12.
对话练习     
<正>父亲在电话里叫儿子回来,说:“跟你媳妇一起回来,我有事跟你们商量。”父亲的语气尽量柔和些,好像还有点儿请求。儿子在电话里说“好”,但又说:“这几天忙,要不你在电话里说。”父亲说:“那就等你们闲了吧,也不急。”父亲说得吞吞吐吐,带着谨慎,说一句藏一句,心事重重。撂下电话时,父亲的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跟儿子说话时,没了以前的口气。以前在家里,父亲是王,说一不二。  相似文献   

13.
1900年11月8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女孩很小的时候,时常听到父亲同朋友谈论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在她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女孩长大后当了一名记者。1926年,一次意外的车祸使她的脚部不幸  相似文献   

14.
正周日,从商场出来去停车场,在路边有人吆喝:刚出炉的热烧饼啊,热烧饼。我听着声音熟悉,抬头看去,原来是我的前同事老张。一头花白的头发,脸上布满了沟沟壑壑,我心里有点吃惊,这才几年没见,竟老成这样了?老张也看到了我,一脸赧然:给孩子带几个烧饼回去吃吧,挺脆的。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6.
安妮Annie:奥林匹亚山下的阳光女孩和安妮的采访约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对于希腊这个习惯午睡的民族来说,约在这样的时间的确是较少见。一开始认识安妮的朋友就告诉我,安妮这个女孩很有个性,和印象中的希腊人不太一样,看来的确有些与众不同。“你好,我是安妮。”对面的电话里传来一阵很阳光的声音。由于一开始是通过朋友联系的,她很快就明白了记者的意图,很热情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接受采访哦。”安妮来自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父母都是教师。来自众神之乡的她,从小就爱胡思乱想,喜欢到处…  相似文献   

17.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军事秘密     
父亲给一位部队里的朋友写了一封信,准备发出去。爸爸,我已经帮你把信发了。儿子告诉父亲。什么?已经发了?父亲惊奇地说:你干吗不先问我一声?信封上还没写地址呢!这我知道,我以为那是军事秘密。儿子说。  相似文献   

19.
炕烧饼     
2002年12月15日晴中午放学,我走到一家卖烧饼的摊子旁边,问:“烧饼怎么卖的?我买一块。”那人回答:“4角。”我从口袋里掏了4角钱给他,拿过一块烧饼,烧饼冷冰冰的。我说:“把这块烧饼炕一下。”摊主接过冷烧饼往炉子里一  相似文献   

20.
朋友电话约写一点有关月亮的记忆。话尚未落音,我的心底便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缓缓浮现出来。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月亮,在毛乌素大沙漠的天空悬浮着,也沉浮在我的心底,整整25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