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来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6.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不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中国文学兴起了一波对意识流的接受热潮。在理论和实践上,中国作家都对意识流这个"舶来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接受。很多具有不同创作思想的作家都开始尝试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写作。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接受并不是全盘的"拿来主义",而是与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运用意识流这一新颖的写作技巧来进行自我的"文化寻根"。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意识流小说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由于小说的起源和读者群的原因,中国小说具有重视情节的传统,中国作家在借鉴意识流技巧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一传统,这就使中国的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情节性。心理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实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很难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聚焦于人物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进行纯意识的描写。受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精神的制约,中国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意识活动受理性的主导。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使中国意识流小说极少表现人的颓废、沮丧或变态心理,相反,塑造健康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中国意识流小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革"结束后,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期盼和呼唤,一方面促成了中国文学力图迅速回到真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轨道,一方面也促成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抗。意识流小说创作提供了迥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想象。虽然总体上,"文革"后中国文坛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只是昙花一现,但对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潜意识描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仍给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国文学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识流小说及其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小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摈弃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转向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深埋于内心的意识活动。它自产生以来,就对中国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的意识流小说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创作特色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思想解放潮流的掀起,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念、柏格森的生命学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使国人茅塞顿开。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言说的诸如个性、个人、自我、心灵等一系列关于人的本真因素,以及他们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孤独与苦闷、迷惘与矛盾等创作理念,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小说家们的极大兴趣与认同。因此,中国新时期小说界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新气象。对于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情状,本世纪以来的博士、硕士论文多有以此作为选题而研究者,或论述西方意识流小说译介之现状,或研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或探究莫言的魔幻作品,或就某一作品进行细微剖析,等等。至于对意识流的西风东渐之历史背景、传播路径、创作影响、发展现状、利弊得失等作全面而系统研究者,尚未幸见。金红教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24万字,下文简称《流变》),便是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尽心用情、标新立异、自成体系、自铸伟词的空前力作,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新篇章,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笔者通读《流变》,窃以为主要特色有三端,兹简略论之。  相似文献   

15.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海峡两岸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现代主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  相似文献   

17.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不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窗口,更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蒙太奇、不连贯性、梦境和幻觉、重复出现的形象等。伍尔芙、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20到40年代流行于欧美.意识流小说大师们反叛传统,不断革新文学创作的手法,大大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意识流小说诞生的心理学、哲学背景,意识流小说的各种技巧和相关理论,尝试介定“意识流”这一名词.并以乔伊斯和伍尔夫为例,进行比较研究,以见两者意识流手法的共性和异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与“意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情形无疑和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直接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二个“根”:一个是来自西方文学,一个则是来自于传统。前者确立了它的名称和话语形式,后者则潜在地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实际。只有把这二者联结起来,才能对中国的意识流文学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季娅 《成才之路》2010,(15):86-86
意识流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所关注的,主要是意识或潜意识,即不清晰的、不易觉察的、自由的、无逻辑的、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王蒙在他的小说里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来描绘和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