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已将职业本科教育纳入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日本技术科学大学与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和研究,根据我国国情,从中吸取德、日两国人才培养的优势经验,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国众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教学改革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从办学定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支撑条件等4个方面阐述了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经验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3.
德国双元制高职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阐述了德国职业学院、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二战后长期探索与发展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初设短期大学专攻科,到70至80年代关于技术科学大学的探索,再到90年代初将专攻科拓展至高等专门学校,同时引入认定专攻科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使认定专攻科真正与本科大学同级发展,最后到21世纪初对专门学校四年制学科赋予本科层次及进行现代实践型职业教育改革,并最终创立专门职大学和大学专门职学科制度,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很明显,其间形成了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在专科层次学校中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二是直接在本科大学层面发展职业教育。而同一路径或不同路径的不同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且错位发展。基于我国实际总结日本的相关探索经验对我国今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进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正深圳市自主建设的第三所高等本科院校——深圳技术大学(筹)9月7日正式开学。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市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建立的一所全新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不同,深圳技术大学以先进制造、高端制造领域的工科教育为主,重点培养本科、专业硕士层次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  相似文献   

6.
徐涵 《职教论坛》2022,(1):121-128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既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经济界需要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积极回应。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其应用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核考试形式,为重构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依据产业需求,设置职业导向的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根据职业需求,建立应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确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专门职业大学是以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性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专门职业大学深刻认识到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予以高度关注,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力图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研修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专门职业大学是在遵循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建设师资队伍的,其经验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按照更高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背景、国际经验及人才培养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是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政策支持民办高职升格本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本科技术人才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国际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学科专业遵循需求导向、强化应用;课程体系注重情境、基于过程;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理念应该面向人人、服务就业;办学资源强调双师教师、企业环境;发展机制是中专本硕贯通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未来要处理好学科与专业、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公益属性与民办体制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6年,德国黑森州赋予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由此成为德国第一所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学大学,此举在德国社会各界引发巨大争议.有反对者感慨,综合性大学的"最后堡垒"已然崩塌.深入分析争议的焦点,可以发现应用科学大学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合法性"依据.从根本上讲,这一争议源于后现代社会新旧知识生产模式的斗争.此外,该争议对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唐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96-104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放眼国际,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创建之初就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回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举办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也并非当时最被看好的举措。其成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并经历了改革酝酿期、博弈运行期、规范发展期以及战略调整期。未被期待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能在制度博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以错位发展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规模速增自成体系、拥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