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元 《中国记者》2021,(2):68-70
新春将至,磕磕绊绊的庚子年终于要翻篇了。对每一个湖北人来说,2020年的春节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远在海南工作的我也不例外。2020年春节,老家四位亲人从湖北恩施来琼团聚,计划过完春节就回家,不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他们滞留海南两个多月。一边是抗疫报道的紧张忙碌,一边是对家乡疫情的担忧,种种忧心、感动、感恩、振奋的心情,不断交织,成为我2020年春节深深的记忆。最冷的寒冬已经过去,如今,回眸那个特殊的春节,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青山同云雨,天涯共此时。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今年春节又是七天长假,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赶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这使得自1999年国庆节全国实行新的放假制度以来,国内旅游、餐饮、交通、商业等各类市场出现的火爆场面再次重演,也着实让人感到假日经济的魅力,假日经济  相似文献   

3.
2020年的春节,我身在家乡武汉却并没有在家过春节。在回武汉过年的火车上,我就已经开始了采访,彼时,新冠肺炎的消息沸沸扬扬,作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场堪比非典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来的故事就是回武汉过春节的我,正面遭遇中国抗击这一场人类史上罕见传染病的狙击战,那个春节以及之后几十个日日夜夜构成了我迄今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4.
刘烨烨 《民生周刊》2023,(Z1):26-27
<正>在冰雪飞扬中过个红火中国年,“冰”与“火”的碰撞,逐渐成为人们的春节新记忆。这是我在北京连续过的第三个春节。3年疫情,3年春节没回老家。想极了家乡江苏淮安的小龙虾,念极了儿时的小伙伴,河下古镇的微风常常拂在心头。但是,疫情放开后的第四个春节,我还是选择留京过年。  相似文献   

5.
邹静 《新闻前哨》2022,(5):47-48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温暖最亲切的情感记忆.春节期间,各级媒体倾力打造的各色春晚竞相霸屏,丰富精美的视听盛宴让人目不暇接.在竞争激烈的春晚市场,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2022春节联欢节目矩阵扎根时代立足人民,以其公益特色、荆楚韵味而独树一帜,看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我是颛桥中学的一名老师,来自安徽,今年留沪过年”“我是一名保安,是湖南伢,今年在沈阳过年”“我是幼儿园大班的杜纤浔,河北人,妈妈说今年要在北京过年”……当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就地过年的合力,当跟远方的亲人视频拜年成为一种新风尚,这个牛年春节注定要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在农历辛卯年春节来临之际,从1月11日即农历腊月初八起,《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春节特刊,分别是:记忆、游乐、牵挂、年货、团  相似文献   

8.
郑骋 《东南传播》2021,(6):87-90
文章通过集体记忆理论,阐释了传统节庆与依托节庆开展的烟花火龙的关系以及内在逻辑,春节是文化记忆和传承国家级非遗乔林烟花火龙的重要栽体.以国家级非遗乔林烟花火龙民俗为例,阐述了在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春节开展烟花火龙民俗活动对非遗传承的影响因素.推动节庆和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从烧龙——村落塑造的集体记忆;春节——烧龙活态传承的...  相似文献   

9.
高云贵 《档案时空》2007,(11):43-43
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寇为了逼蒋投降,多次在蒋介石的故乡奉化县溪口镇狂轰滥炸.从1939年12月至1941年4月奉化沦陷,共计轰炸13次,殉难者百余人,毁屋数百间,给溪口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其中死伤最多,破坏最严重的有两次.  相似文献   

10.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1]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起春节,大家都有特别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收藏家胡申南的春节特供票证、花花绿绿的糖纸、年历片和老艺术家李家耀的心爱饼干箱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而楼阿姨的防盗菜篮和柏万青的除夕夜爬门仿佛又让人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苦涩,也有温馨。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有吃有喝,天天都在过节,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却只能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了。上个世纪70年代,春节前的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家住上海静安区张家  相似文献   

13.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书架     
《出版广角》2013,(4):92-93
《慆慆不归:我在台湾40年》作者:于秀著版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11月版定价:32.00元提要:1949年,近200万人随国民党拥进台湾,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200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军官兵,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背井离乡。如今,他们自己,他们的后代、亲人——他们对台湾地区和大陆,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  相似文献   

17.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和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仪式,“春节”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是炎黄子孙建构民族集体记忆和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元化、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春节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媒体未能花大气力挖掘春节期间的新闻资源,或是仅仅将其视为一般的假日报道,更多地从“吃”、“喝”、“玩”、“乐”等消费经济的层面,而未能将视角置于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以致春节报道丧失了应有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品格。而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马年春节报道中呈现出诸多亮点,值得媒体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新闻记者》2004,(9):39-40
岁岁都要过春节,春节报道如何创新,是一个应该年年思考的话题。解放日报的2004年春节报道,因为创新,给记者带来了实践“三贴近”的快乐;因为创新,给读者留下了感受“三贴近”的愉悦。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策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策划的到位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的效果。在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8):161
<正>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然而自汉武帝起直至清末,春节一直被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改称为春节。如今,我国春节有法定假日7天,亲人们团圆凝炼亲情,庆贺新的一年开始。在清代,春节也有法定的节日8天。《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中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由礼部奏准"庚子礼部奏言:每年元旦节应自十二月二十八日始至正月初五日止,月小自二十七日始至初五日止,诸王百官俱服朝服。"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盛京内务府  相似文献   

20.
佐夫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54-155
<正>电影《爸爸去哪儿》是2014年春节期间最卖座的电影。该电影由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而来。这部电影使用了家庭和父子亲情作为影片的题材;在宣传上大量应用了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作为本年度第一部现象级电影,电影《爸爸去哪儿》将必定给原本混乱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