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发现的青铜器对于认识当时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以及铜器风格从西周向春秋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2013年,隰县文物旅游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进行修复,双方合作对该墓地发现的材料进行整理。由于铜器墓多数被盗,青铜器尚在进一步修复、整理中,该墓地发现的四座陶器墓未被盗扰,资料完整,本文先对这四座陶器墓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一座在193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称为"有上千口棺材"的神秘墓地,2004年又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一座深藏在沙漠中的基地为何如此引起世人的关注?墓地里发现了什么?目前的发掘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还有多少谜团笼罩着这片神秘的墓地?  相似文献   

3.
赵良 《新闻天地》2010,(4):62-63
2010年年初,即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后不久,这一象征意义的发现除了引起考古界的巨大震动以外,名人故里的争抢再次变得炙手可热,河北磁县、安徽亳州方面随后也列出数条理由,称真正的曹操墓地应该在他们境内。三省随即还上演了一部现代版的“三省演义”。在人气就是资源、眼球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名人效应”引发了各地对名人“故里”、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不久,一位名叫威廉·卡尔勒的英国人去距上海市区约40公里的松江县城旅行,在城内玉皇阁北,他发现有座荒芜的墓地,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常胜军”头目华尔墓。卡尔勒在《中国拾零》(ChineseChips)一书中记载了他的所见所闻: 华尔“是个美国公民,后来组织了‘常胜军’。他的全名叫佛瑞德里克·华尔(Frederick G.Ward),来自美利坚合众国马萨诸塞州的赛伦城(Salem)。曾与太平  相似文献   

5.
“墓地文化艺术”不可宣扬某报4月10日发表文章《墓地文化艺术》,由4月落成的上海著名钢琴教育家范继森、范大雷父子墓地上三角钢琴造型说起,赞美中国墓地文化的悠久历史。文章称秦俑一至三号坑、一三陵等都是世界奇迹,还说咸丰、道光年间平民百姓的墓地也“体现了...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武汉市档案局一方面加强辛亥首义档案史料的收集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编辑画册、汇编史料等形式主动参与有关筹备工作。日前,市档案馆收集到一批与辛亥首义相关的档案史料177件,不少档案文献弥足珍贵,填补了武汉市有关辛亥首义文献空白。此次收集到的文献有: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1902、1903年)出版的《汉口日报》;光绪、宣统年问的《湖北官报》(含1905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7.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近年新入藏了一批西周青铜器,为研究周原青铜器及周原遗址的墓地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2010年7月9日,京当镇礼村村民在村南刘家沟西岸发现铜鼎1件,该鼎为球形腹、蹄形足,形制与毛公鼎接近,时代为西周晚期;2010年9月13日,京当镇王家嘴村村南台地上发现铜甗、铜盆形簋各1件,二者出自同一座墓葬,时代为西周早期。王家嘴村周围以往发掘的西周墓葬多位于村北,本次发现的墓葬与1953年发现铜器的地点距离相近。王家嘴村南与村北各有一处西周墓地,就目前所见的资料而言,两处墓地的时代均集中于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8.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东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吕梁山南麓地区春秋时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该墓地的发现,不仅对于认识东周时期晋文化向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土的青铜器对于认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生产流通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其中的五座铜器墓(M18、M20、M21、M22、M36)进行报道。这组墓葬,年代范围大致相当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阶段,涵盖了该墓地已发掘墓葬的时间范围,对于整体认识该墓地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45):12-12
“过去是‘老子为儿子鉴定’,现在是‘叔叔为侄子鉴定’。” 一位医疗界人士说。过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人称“老子为儿子鉴定”;现在由各地医学会作为中介来组织医疗鉴定,可以说是“叔叔为侄子鉴定”,也没走出“亲族鉴定”的怪圈。“俄罗斯人民不应该摒弃历史,不应该朝自 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得不偿失,谁也不会己父母的墓地上吐唾沫。” 干蠢事。” 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的《俄联邦劳动 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法》修正案,废除了俄罗斯人民迄今已庆祝 …  相似文献   

10.
近期读报,发现科技日报不惜版面接连推出科技专家的长篇报道,农民日报也紧随其后,连篇累牍报道农业科技专家,不由觉得这两张报纸大张旗鼓地追“科星”是很有眼光的。一项科学成就的价值、一个科学家的价值,包容着科学家自身思想、品德的光辉,没有崇高的思想、品德,他们会那么甘愿默默无闻地奉献吗?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试验雷电,最终发现了电;哥白尼不怕上绞架,探索“地心说”;陈景润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数学研究……新闻媒介应该大力报道科技专家,歌颂他们,宣传他们! 各行各业都有一批专家学者,他们在广泛的领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围绕南京栖霞山发现的一幅“飞天”壁画,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唱开了“对台戏”。《××晚报》说《中国发现“东敦煌”》,《××日报》则称《专家质疑“东敦煌”之说》;《××晚报》称《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日报》马上来个《考古报道莫炒作》;《××晚报》紧接着以《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专家细释“东敦煌”》、《“东敦煌”为何长期遭冷落》“辟谣”和反诘……一时间,关于“东敦煌”的“争论”变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罗家坝墓地46件出土战国时期器物上的63种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与临近的巴蜀文化墓地如什邡城关墓地、宝轮院墓地、李家坝墓地、冬笋坝墓葬、同心村墓地、南罗坝村墓葬、小田溪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资料进行了对比,对5例有代表性的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罗家坝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数量大、种类多样,罗家坝遗址是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一处战国时期巴蜀文化重要的文化交流的节点。罗家坝墓地也有自己独有的巴蜀符号,是一处重要而独特的巴蜀文化遗址。战国时期的罗家坝墓地虽然在地理与文化上属于巴人,但其文化面貌特别是巴蜀符号的组合,却与蜀人区的成都地区特别是什邡地区有很明显的相似性,显示出其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3.
易欢 《出版参考》2014,(6):10-1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专家” 你住进一栋新楼,不担心它会突然倒塌,是因为它是由一群有一定资质的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建造的,而且经过了房屋质量监理机构的专业验收; 你坐飞机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不担心它会意外坠毁,是因为这架飞机是专业公司制造的并且有一批专业的飞行人员在一丝不苟地操作驾驶; 你去医院看病,也千方百计花大价钱要挂一个“专家号”,因为你相信那些医学老专家更具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更专业; 你遇到官司,你首先会想到聘请一位律师,因为律师是法律诉讼这个行当的专家,他们比你更懂法律…… 在这里,我们相信专家,并不是相信某一个专家,而是相信“专家”这一群人的知识和技术。我们依赖专家,我们习惯于“有不懂,问专家”。  相似文献   

14.
陵坡墓地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备受学界关注。关于墓地的性质,以往学界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相持不下。本文立足于全新的考古资料,阐明墓地位置与选址特点,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墓地的布局与年代及商周时期"四条墓道"大墓的等级制度。认为墓地墓位是按照"自上而下,大墓居中"的原则来安排的;起始年代可能为西周早中期之际,废弃于西周晚期;商周时期四条墓道是王墓的常制、规制,其他贵族不能随意轻易设置,但或因某种原因可以获赐配享,不过形制和王墓墓道有别,据此排除了陵坡墓地"王陵说"的可能。最后从墓地形态、墓葬等级与葬俗特征方面,结合墓地地望与文献记载,判断墓地为"周公家族墓地",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1915-1916年的云南首义,护国讨袁。袁世凯背叛中华民国,复辟帝制,云南地处边陲之地首举护国讨袁义旗,组成三军出师川桂讨伐袁军最终胜利。作为89年前的那桩大事件,随着历史硝烟的淡去而渐渐隐去,但真实地反映护国反袁复辟帝制的正义之举的档案,却完整、系统地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里,这就是首批登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云南护国首义档案》。《云南护国首义档案》,均系-年形成,全部为汉文,最早保管在民国时期云南省政府秘书处内,共计191件。档案内容涉及中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内容备至…  相似文献   

16.
“专家发育”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引用的相关专家对某一事实的见解、建议。在重大事件、重大专题的报道中,“专家发言”往往起着一言九鼎的作用。如果在网上搜索与“钱江十桥”的相关报道,你会发现,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检测叶家山墓地出土人骨的锶同位素比值数据,讨论了墓葬排序、墓地人群构成及可能来源、葬俗与人群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三座曾侯墓中,M111和M28墓主为外地人、M65墓主为本地人的结论支持了M111最早、M28次之、M65最晚的推测,墓地下葬顺序也应是南早北晚。外来人口中性别比例的变化可以揭示墓地人群构成的变动,与墓地作为曾国始封地公墓区的性质相合。通过比较锶同位素比值数据,M111、M28、M109墓主等曾侯及其直系亲族可能来自郑州—洛阳地区,由此推测西周早期的南宫氏封地可能位于这一地区。本文对墓地殉牲及采用特殊葬俗的人群来源也有推测,同时指出所谓“南方风格”器物对应的人群可能来自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湖北档案》2004,(7):18-18
有着1780年悠久历史的武昌文化积淀深厚,是辛亥首义之区。今年我们本着“挖掘城市历史,记录旧城改造,整合人文资源,服务城市建设”的思路,在全区开展了以“彰显武昌个性文化魅力”为主题的“城市记忆工程”活动,实行目标管理、组织有效指导、开展专题编研,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兔儿墩墓地是一处汉代墓地,该墓地经过多次下葬、封土,在地表形成了高大的土墩。2007年9月至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大邑县兔儿墩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10座墓葬。通过此次发掘,基本了解了兔儿墩墓地形成过程及封土结构。其下层为西汉土坑墓,上层为东汉砖室墓,宋明时期又在汉墓封土上下葬。其中3座西汉土坑墓(M8-M10),均未被盗,出土了丰富的器物。陶器有罐、瓮、盆、豆、钵、釜、壶、盘、井、熏炉、鼎、盒等,铁器有釜、锸、削,铜器有带钩、环、车軎等,及200余枚半两、五铢钱。M8、M9时代大概为文景时期墓,属于西汉早期晚段;M10为武帝时期墓,属于西汉中期。兔儿墩墓地的发掘提供了一批西汉早期墓葬新资料,对于探讨汉代土墩墓在四川地区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梁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梁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