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试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目标.文章在阐述现代大学组织性质和现代大学制度涵义的基础上,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大学自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校分开、科学管理;并从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大学激励约束机制和现代大学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应该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学校逐步地分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行家治佼,变成独立的法人;政府权力下放,与学校要构成新型的政、校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大学权力结构-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从"政事一体"走向"政事分开"是教育行政发展总体趋势,其核心是落实公办高校办学自主权。随着科层管理模式在现代大学的确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关注点从"横向分权"转向"纵向分权",基层学术组织自治问题凸显。规制大学权力运行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用,中国大学章程主要规制学校与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为法人治理的"宪章",大学章程具有三个特点:从形式上看,大学章程是政府与公办高校签署的行政契约;从内容上看,大学章程既是办学许可证,也是治理委员会和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从效力上看,大学章程是法律的延续,对政府、公办高校、理事、管理人员等均具有约束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依法立章、依章治校"。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主导的现代学校组织体系必须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行政法人制度迄今尚未建立,主要存在大学法人性质定位不明、政府行政管理权力和大学行政法人权利边界不清、教育法律调控机制尚未健全等现实境况。现代大学行政法人制度应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大学与政府之间的附属关系,减少政府对大学的不当干预,赋予大学自我管理与负责的权力机制。应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权为前提,明确界定我国大学行政法人地位,真正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大学制度"一词是高等教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其界定存在多种研究视角,且在使用中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宏观方面,可把"大学制度"看作整体概念解读,是根本原则上的大学制度研究,而一般性的大学改革问题,则不应轻易使用"大学制度"这种宏大话语,以避免学术误解,而应用"体制""机制"以及"治理结构"等替代。在微观方面,应该基于"关于大学的制度""为了大学的制度""在大学中的制度"三个方面对大学制度的具体范畴进行限定,并以此为基础,就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机制、大学治理、大学理念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等的关系问题进行相关辨析,以进一步厘清大学制度的概念内涵,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出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校制度初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体系,其内涵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依法治校,专家管理,民主参与,社会合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区域、分阶段地实验推行,使我国基础教育尽快走向现代、开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大学治理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厘清大学与外部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确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承袭了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难题,又面一临着定位问题、法律地位及自主权问题和体系衔接问题三大治理困境。因此,推进开放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开放大学治理路径的必然选择。开放大学通过建立外部法人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开放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制定大学章程,整合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具有行政色彩的职教集团作为民事主体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行政法”与“民法”的双界性,这是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症结所在。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法律缺失、政府管制以及院校失位等三个方面。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实现,需“明确职教集团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界定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边界;变革政府管理职能,解除职教集团对政府评估权威的路径依赖;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进行职教集团章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现行公立高校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定位不合理,公立高校承担的法律主体角色呈现出复杂化状态,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直接由立法机关以单行法规独立规范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在大学与政府平行分权的基础上,确立公立高校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公法人之特别法人的法律地位,可以提供完整的、对大学主体人群的权益保障,从而确保大学自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存在不规范化、形骸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模糊性和自相矛盾性。虽然现行法律规定独立学院为法人,但在现有的法人分类中找不到独立学院法人归属类型,以至法人治理出现越位、错位、虚位等利益无序博弈状态。面对此种境况,消解法律法规自相矛盾的规定,并找寻独立学院法人的准确定位——营利性法人或非营利性法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法人构建不同的治理结构,才是破解独立荤院法人治理困境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自设立之日即存在着各种矛盾,学校法人主体地位不清、政府干预过度、配套制度滞后、政府和学校之间产权界限模糊,使高等教育传统理论在我国大学发展中遭遇碰撞,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法人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高等学校法人内部也存在诸多困惑,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与适用中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核心问题。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正式制度中涉及中国高校自主权的主要政策与法规文本,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演进中有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以政府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面对思想解放,提出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第二阶段,1986—1993年,以政府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面对思想纷争,争取市场主体地位与更多"名义"自主权;第三阶段,1994—1998年,以全国人大颁布《高等教育法》为标志,面对两轨体制的转型困境,确认高校法人地位与有限自主权的"名义"法律保障,在招生就业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高校办学自主权迈出制度性突破;第四阶段,1999—2011年,以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标志,原有涉及多方利益的存量改革固化,改革增量创新难度加剧,造成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困,也迫使学校寻求自主权确权的制度创新;第五阶段,2012—2017年,以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标志,面对全球治理浪潮,政府简政放权,探索确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碎片化自主权"回归"诉求转换为整体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自主权的演进始于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纠结于转型中的两轨制、转换于公共治理理念框架的实践,这将改变政府与学校就办学自主权的"分权"或"放权"的"线性"循环局限,转入到参与大学办学相关利益方关于权利、义务、责任、理念的制度重塑与学术生态培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单位犯罪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是行政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立法不完备和打击不力。单位犯罪的刑事防治在坚持“两罚制”原则的同时 ,要加强审理程序的立法  相似文献   

17.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重要标志 ,也是法人得以产生和存在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法人财产权的探析 ,旨在说明法人财产权的内涵、特征和法人财产权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与公立大学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赋予大学治理者权力的边界却是一种“契约不完全”代理,正是政府决定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等多种委托关系的不完全性,党政权力边界交叉显著且责权利的不对称性,从而滋生了“寻租”、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监督机构的设置属于“自我监督”行为,难免要增加社会成本又难见成效,切实从制度框架变革委托代理关系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鹏  刘献君 《教育研究》2006,27(12):45-50
高等学校法人各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与权利运行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法人内部权利配置失衡与运行紊乱,导致高校权力高度集中、监督机制的弱化、学术权力萎缩、经济犯罪案件上升和教育收费的失范。建立公立高等学校监事会制度,从外部对公立高校的运行进行监督,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