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谐心灵;必须实现课程融合,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课堂;必须开展情景体验,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生命的价值;必须整合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利益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消解“物化”已是迫在眉睫的重任。高等教育能否在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为,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现代人才,此乃意义重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德才兼备的新生代,大学必须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原则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问题。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和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引导人们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的改造者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导向是:鼓励大学生修身养性。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同一”;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其实施的依赖途径中,政治理论课是双向的、平等的、可对话的课堂,内容要生活化;同时将显形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两套课程有效融合;通过励志磨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中竞争能力;“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可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化社会实践、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等维度提出构建科学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内化机制,以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关于教育价值的主观判断。高等职业教育依循传统大学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经世致用、功利主义和全面发展等代表性主张。但由于高职教育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关系,厘清教育功能之取舍,彰显职教特性。所以,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术道合一、担当社会责任的高职教育价值观,将更有益于引导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教育现状及教改的迫切性出发,明确的提出了“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的观点,并多角度深入的阐述了“以人为本”原则的丰富内涵及其深刻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个方法:转变教育价值观;准确把握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人功能的关系;转变学生观;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加强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契合、同向同行。新时代必须创设“目标引领、过程渗透、多元互动、协同育人、有效评价”的科学路径,将社会责任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用引导形成习惯;用创意打造快乐;用思想引领幸福!喜不喜欢劳动,与社会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学生生存现状、学校教育、教师的意识形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很难说清楚谁占主导,哪里是关键。班主任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学生没有劳动意识的问题,更不用说形成劳动品质和劳动文化了。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中的大学:理念创新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本文指出,在学习型社会的价值体系下,已居于社会发展核心的大学,必须及时调整定位和方向,积极创新“以人为本、知识权力、学习品质和终极关怀”四大大学理念,自觉承担并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和培训责任、知识和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并导引社会的责任及全球责任。  相似文献   

10.
马小卫  郭新荣 《教师》2010,(32):13-13
高校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