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的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在该职业上的发展道路进行规划,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在该领域中得到发展,预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制定符合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通过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及缺点,从而选择正确的职业,克服自身的缺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通过职业规划设计,使大学生在入学后便能有正确的择业意识,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能够帮助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其自立自主精神,促进其按照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发展,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职业能力水平,有利于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女大学生本身,阐述并分析了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指出女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重视大学四年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充分认识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等,才能最终在就业市场中取胜。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层次不高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感差是引发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的内涵和女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举措:营造平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女大学生准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女大学生信息能力,增强女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生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做好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围绕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对大学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性、协同性分析和研究,还要做好大学新生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才能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规划教育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以及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欠缺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很重要个人因素,缺乏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大学生对未来产生迷茫和恐惧感,目前大部分大学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措施已经基本完善,而对大学生的影响却并不大,其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内在的动力,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不足、缺乏社会实践、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等这些因素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问题,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从这一思维方式上突破,构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欠缺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很重要个人因素,缺乏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大学生对未来产生迷茫和恐惧感,目前大部分大学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措施已经基本完善,而对大学生的影响却并不大,其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内在的动力,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不足、缺乏社会实践、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等这些因素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问题,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从这一思维方式上突破,构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扭转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尤显意义重大。据调查,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科学职业定位、学校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能力和学校职业规划指导两方面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水平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绍斌 《考试周刊》2014,(99):162-163
大学生从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在社会全面转型、产业快速升级的改革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和从业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的冲击,我国当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状况不容乐观,职业规划指导也面临挑战.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竞争力,应该将差异化竞争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差异化技能.差异化技能的选择和培养应该遵循对工作有用、别人不容易模仿、容易在就业市场上体现等原则,而差异化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校不但要熟悉就业市场,而且要能够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的冲击,我国当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状况不容乐观,职业规划指导也面临挑战。为了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竞争力,应该将差异化竞争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差异化技能。差异化技能的选择和培养应该遵循对工作有用、别人不容易模仿、容易在就业市场上体现等原则,而差异化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校不但要熟悉就业市场,而且要能够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越来越重视,职业规划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提高竞争力、实现就业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加的重要,这也符合社会和国际形势对大学生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管理的第一步,职业规划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职业规划的内涵、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分析、开展职业规划的作用以及重点说明了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调查,阐述了学科竞赛对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意识、就业竞争力及就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在高校中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在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规划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呈现不同的成熟水平。高校可以通过学生个人、学校层面和社会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其中高校层面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全方位""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专业性建设,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配套咨询室、加强高中生职业教育,对接大学和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策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为完成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顺利就业作充分准备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其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学各环节皆要体现这一要求。实践教学是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途径。探析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正是应这一要求而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王虹 《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63-165
大学生社会体育行为的养成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知行脱节,主客观评价矛盾等问题,这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社会体育行为的培养。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知信行"行为干预理论,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有效整合学校、社会体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社会体育实践能力,完善大学体育教育评价;对实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增强大学体育教育社会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顾玲玲 《文教资料》2009,(27):237-23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开始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探索.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如何设计才能切合学生和企业对职业态度、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需要,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分析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主要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借鉴美国和国内一些大学的经验,试图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五项原则,职业规划的循环系统,以及职业规划设计的人员和机构这三个方面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需要对自己的就业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入学不久的大学新生个人职业规划既是大学新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求。目前,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知之甚少,导致就业前目标不确定、就业后工作不稳定的问题。针对于此,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的在校大一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