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悲剧《奥瑟罗》,象莎士比亚的其它许多剧本一样,也是借外国故事来揭露、讽刺、批评十六世纪末年、十七世纪初年的英国社会弊端的。该剧发表于1604年,当时正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不久,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迅速发展,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大批冒险家和商人纷纷奔赴海外各地,掠夺其它国家人民的财富;在英国国内,资产阶级暴发户、新贵族同封建王室之间的斗争日趋尖锐;在资产阶级内部,人文主义者同极端利己主义者之间的斗争逐渐明朗化,并且愈益激烈;社会上的各种邪恶势力十分猖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莎士比亚笔下的《奥瑟罗》,把原故事中的摩尔人同旗官之间单纯的性格对立、恋爱纠纷,改变为人文主义者奥瑟罗同极端利己主义者、阴谋家伊阿古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大增强了剧本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奥瑟罗、威尼斯的摩尔人》以其简单明了的剧名,强调了该剧男主角的出身与血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异族通婚的社会问题。 一百多年以来,由于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家不愿意,也许是不可能理解莎士比亚的进步政治观点以及他对重大问题的关注,一直把对该剧的错误解释的独家之说强加给读者。《奥瑟罗》的遭遇,如同《哈姆雷特》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例子。  相似文献   

3.
<正> 《奥瑟罗》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自1604年问世以来,一直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关于该剧的悲剧性质和成因,古今中外的评论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这个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问题谈谈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4.
孙路平 《现代语文》2009,(12):119-122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之一,在阅读或是观看《奥瑟罗》时,人们情不自禁的沉浸于一种审美快感中。本文主要从美学批评角度对其进行解构剖析,试图发掘《奥瑟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评论奥瑟罗这个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的时候,十九世纪一些外国的诗人和作家,如英国的柯勒律治、赫士列特和俄国的普希金,都认为这位“高贵的”摩尔人所以用他的黑手扼杀了清白无辜的他的妻子苔丝狄蒙娜,最大的或者说唯一的原因,是由于他对那个“坏蛋”伊阿古的信任——“坚信”也好,“轻信”也好。确是这样,不要看伊阿古诌起诗来其粗俗的程度要超过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多多,可是他要起诡计来却象一个绣花女那般的精巧。他虚虚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威尔第歌剧<奥瑟罗>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奥瑟罗>.本文从人物刻划、戏剧结构与冲突处理、戏剧性、抒情性与悲剧性的综合、现实性和审美风格等五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作者认为:二者处理的素材基本相同,但体裁形式相异,故二者在艺术特点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众多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奥瑟罗中了伊阿古的圈套,疑心妻子不贞,并在猜忌中性情大变,和以前判若两人。导致奥瑟罗轻信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分辨力,民族自卑心理,落后的夫权意识与非爱即憎的极端性格等,这使其最终成为种族歧视社会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奥瑟罗》悲剧冲突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创作于 16 0 4年的一部悲剧。多数人认为这部悲剧的根源是奥瑟罗性格中的嫉妒 (性格因素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看到性格因素的同时 ,不应忽视了种族歧视这一主要因素。正是因为种族的不同 ,奥瑟罗不堪心灵的重负 ,从自豪到自卑 ,从自信到自疑 ,最终杀人与自戕。因此奥瑟罗悲剧的主要根源应是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奥瑟罗的心理分析阐释期悲剧的主要原因。自卑是他内心世界的实质,嫉妒和轻信是表现形式,维护自尊和荣誉只是借口和掩饰行为。奥瑟罗既是悲剧的受害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莎士比严在剧中探讨了罪恶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2.
从种族因素看奥瑟罗的悲剧张洪学《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近四百年来,评说家们围绕剧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对于奥瑟罗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集中起来看,有的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影响最为广泛。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3.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4.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中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成人仪式,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人类在这种残酷的成人仪式中生存了下来,但并非完全“无恙”。  相似文献   

16.
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奥瑟罗,历来评论家对其褒贬不一。奥瑟罗为什么会前后判若两人,酿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问题的核心。究其本质,笔者以为这是人生理想幻灭的悲剧。奥瑟罗对真善美的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信任和追求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理想之高造成了幻灭之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威尼斯大将奥瑟罗要求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思想品质在以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伊阿古为代表的黑暗的封建势力面前彻底失败的事实,论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8.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黄华 《文教资料》2011,(2):22-2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为背景,审视其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生低贱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分析女性的悲剧性身份与地位,揭示了女性的线性生存模式:低贱的性别身份→物化的社会地位→悲剧的宿命结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4 0年代 ,上海戏剧界改编外国名作出现过一个高潮 ,对推动话剧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李健吾改编的众多剧本中 ,由莎士比亚的《奥瑟罗》改编而成的《阿史那》因种种原因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但作为剧本创作是极出色的。改编剧在保留原作人物基本性格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将剧情的历史环境改变为我国唐代社会 ,重新塑造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中国古人的矛盾冲突 ,依据历史可能重新设计部分戏剧场景与艺术细节 ,并且运用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白话文在内的汉语资源来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诗意和美感 ,使它与中国观众的文化知识和审美心理有了某种程度吻合 ,进而获得与中国观众交流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作为外来艺术形式 ,话剧一直面临中国本土化的任务 ,改编西方名剧在丰富话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不啻使话剧形式民族化、中国化的一种良好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刻变化 ,改编名剧的现象已经消失 ,但李建吾这一代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不应该忽略 ,它对我们接受莎士比亚的意义将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