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教会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教会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校园建筑及服务设施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内核。它主要的特色就是校园建筑的中西合璧与科学合理的设置,制度的规范与严格,求知科学的学习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8,(3):76-82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系统性影响,就校园文化的内涵而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对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产生约束和规范,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新时代,高校应不断加强校园精神、物质、行为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全校师生具有影响功能、规范功能和凝聚功能,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与方向的体现、是学校品牌与特色的引领、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文化,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分为四个不同层次,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营造氛围”,校园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强化观念”,校园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优化规则”,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塑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精神文化。没有了精神文化,规章制度就会在操作中走样、变形,环境布置也会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只有真正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好的制度才会充分发挥积极效应,物质文化也会活起来,每时每刻和师生对话。所以,只有让校园文化植根师生心中,围绕精神文化建设推进其他方面的校园文化,才不会空耗物质和精神的资源,才能够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可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曲解,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学校文化不是独立的物质、精神或制度等特质或要素,抑或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加;它是"物质或制度"所蕴含的精神或意义,是一张"意义之网".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美国加纳多小学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学校文化的真正内涵,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学校文化的整体存在.该学校的文化建设启示我们: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只有以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为领导,统率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学校才会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学校领导应不断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研究学校实际,不断进行学校制度建设,才能发挥制度的规范促进作用。 1.制定符合教职工心理特点的制度 学校的制度未被教职工认同,就只能对教职工起外在的约束作用。学校制度只有真正被教职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才会变成一种有力量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提升,课程文化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程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课程文化的核心内容,物质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发展规范。高职课程文化建设应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关照,齐头并进地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文化,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高职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李秀娟 《职业技术》2007,(10):14-15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即"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由表及里三个层面有机构成".体育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体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体育文化不仅要反映体育器材设施、体质健康等物质层面,还要反映知识、技术、规则和制度等非物质层面,更要反映智慧与精神层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教育、凝聚和导向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特别是网络层面的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制订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总体规划;二要加大投入,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三要整章建制,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四要大力推进以微博为代表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学理与校长引领下的独立学院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因素,通过大学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呈现出来。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相比,新近建立的独立学院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文化底子薄、大学文化建设方向不明确、缺乏人才保障等诸多方面。作为独立学院的校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注意从四个层面去努力建设学院文化。在精神层面,提出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校训,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建立完整的文化符号系统;从制度层面抓好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建设;从行为上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学院良好行为形象;注重物质载体规划,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术信仰和学术规范共存于学术组织文化的共同体中。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会同其他各类组织一样拥有自己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特有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组织特有的传统和风尚,制约着一切管理政策和措施。一般来说,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的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学术信念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主要指组织所奉行的生存原则、目标追求、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处事原则等。而学术规范属于制度层面的文化,它是组织的行为文化,主要指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抓手。就其本质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就是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据此,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在大学办学实践中形成,承载着大学精神和一定文化特征并得到普遍认同的那些支撑与维系现代大学运行、确保大学本质功能实现的基本规则或规范。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一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继承性、发展性、系统性、科学性、普适性和独特性,确切把握其品质属性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课堂制度文化的诠释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堂制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一切外显和内隐的事物及创造过程本身,可粗略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制度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制度层面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规范、准则体系。制度文化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同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商品交换制度、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深化改革高校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好坏与否对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完善和塑造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可以从文化表象切入,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其文化内涵。需要从加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培育更具生命力的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推动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班级文化建设具备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三个层次。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集体主义在班级空间的具体表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呈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途径。但班级组织特质使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内生动力,外在系统支持缺失使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实践高地,辅导员认识不深使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外在推力等,应以班级为中心,着力于班级文化的三个层次,构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文化是以职业性为根本属性,具有独特呈现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内质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大学文化。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阐析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根本属性,提出强化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一个较普遍的观点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辅导员职业从地位上、体制上、管理上都得到了空前加强。但这并不应成为人们终结对辅导员事业关注的理由,事实上,虽然具备了制度和规定,但辅导员的真正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他们的幸福感如何尚存疑问。为澄清此问题,了解辅导员的成长需求颇显重要,经分析,辅导员幸福感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特别是大学生的成才发展对辅导员的幸福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的发展要求,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在精神层面上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际关系,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自我管理规范,在物质层面上打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班级环境。班级活动是人本化班级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一切有效的教育管理,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活动,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