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傍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在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保持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道德教育,为回应人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的崛起以及现实社会转型的挑战,逐渐走向生活,强调生活叙事。但是,伴随着道德教育强调生活化,生活本身所附着的琐碎、肤浅、低下和庸俗也随之而来。而缺少了震撼性的“宏大叙事”的道德教育,难以展示出一种真正和持久的力量和崇高、神圣的感觉,难以产生感召和激励作用。本文认为,道德教育在生活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时代的宏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它把以历史意识完整性为旨归的宏大叙事作为叙述主线。在解构主义思潮对宏大叙事造成极大冲击和瓦解的当下,辩护宏大叙事的现实合理性与学术合法性,是走出当前思政课教学困境、维护该课程学术尊严的内在思路。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如果没有对这个时代的体察,没有对现实的感知,就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基于此,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呼应时代命题,把握现实走向,一直是高中作文命题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本文从宏大叙事的特点出发,分析学生此类作文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以期学生能在宏大叙事之外加入个体细微的体察,从而实现小大结合,让文章更饱满有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之后,基础主义三大流派已成强弩之末,布尔巴基结构主义运动开始崭露头角并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纯粹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从哲学的视角看,结构主义运动虽仍具有宏大叙事性,但也开始显露出若干后现代思想的迹象,如关联与多样的理论样态、对象实体的弱化与关系结构的生成性与延异性。这种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身的双重性见证了当代数学复杂多样的范式革命。从“集合-结构”到“层级-结构”的转换和以范畴论引领的数学时代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的写作既包含了对客观世界的表达,也包含了作家的主观选择,追求一种纯粹的美学超越。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进入中国,不是中国作家出于内在的美学要求所作出的自觉选择,而是因为它有利于更广阔地表现社会与文化问题、有利于更直接地回答现实问题,从而导致了作家对世界本质化理解的思维模式和宏大叙事的萌芽,在小说的表达模式上,则形成了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茅盾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走向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面启动,中国作家的心中普遍涌起了一股将历史叙事纳入到文学叙事中的政治激情。正是在这种激情的支配下,颂赞新社会、新政权,塑造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大叙事文学便凸显为十七年时期的主流文学。十七年时期的一些作家主体在通过宏大叙事确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实是“一种伟大变化的无形统一”过程中,又彰显出一种历史决定论思维。  相似文献   

8.
文献纪录片作为对国家历史及其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型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文献历史资料价值,而在文献记录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宏大叙事,本文主要对文献记录片宏大叙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家宏大叙事是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现实表达,是试题命制中的必选素材。“大事”要消除与学生的距离感,增强亲和力,就要与“小事”“实事”相联结。可通过原文延展、因果推理、主体转换等多种方式,将国家宏大叙事融入试题情境中,既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素材,又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意义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人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人”,亦即叙述人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华新生代作家作为马华文坛的生力军,以其鲜明的个人化解构历史叙事挑战、颠覆了马华文学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重构了一种非主流的民间化个人野史。文章立足于作品解读,试图从重构民间化、个人化的历史真实,否定历史叙事再现历史真相的可能性两个层面深入探讨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后现代历史叙事观。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的重新探索一直是格林厄姆·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研究中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其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历史的思考.本文指出作者在小说<洼地>中旨在通过对宏大历史的质疑来呼唤人们关注个体.其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表达了作家最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叙事的参照体系是被人们称为"空洞的政治功能化"的宏大叙事.从本源上讲,宏大叙事这一说法来自后现代理论,与语言学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宏大的叙事是一种具有某种一贯的主题的叙事;常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总体性、宏观理论、具有部分相同的内涵,而与细节、解构、分析、差异性、多元性、具有相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72年,广东开平人方得法搭乘远洋海轮,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开始了他在北美的“淘金”人生。其后,他参加了惨烈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工作,历经了九死一生。铁路贯通后,方得法和其他华人被解雇,此后他在北美做劳工,当佣人,开洗衣坊,烧腊店,照相馆,餐馆打工,做着“拼命攒钱,亲人团圆”的“金山梦”。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初以来,宏大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追求。由《子夜》开始的左翼宏大叙事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辉煌。但这种服务于政治理性主义的宏大叙事显示出结构模式化、风格单一化、思想浅表化、目的功利化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这种宏大叙事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拆解,很多作家通过对题材、表达方式、思想内涵诸方面的调适重构了一种新的宏大叙事,使宏大叙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的反思涉及到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的解体等等,这特别是因为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对立观点的焦点是对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同分析,一方认为苏东剧变是西方和平演变和戈尔巴乔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两期中学课程教学改革。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宏大叙事"的连续转变,它们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史到现代化史,从现代化史到全球化史。两次转变实现了知识更新,提升了教学品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我国思想理论界、历史学界逐渐积累的共识。教科书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作者们在写作它们的过程中,致力于把它们写成各种问题、资料与理论的综合体,并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似乎是以"第三性"(即超性别)的视角撰写的以男性为主角的新历史小说,实际上是采用了日常叙事和宏大叙事相结合的视角、立体地审视了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历史意义的女性文学。论文以小说中塑造的三组女性形象为例,说明此小说表面被遮蔽的、实际上在深层仍存在的女性视角以及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女性思绪。小说的成功正在于塑造了这些更深刻更丰满更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他自己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的经历与见闻,生动地描写了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格.然而,罗广斌写<红岩>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同时更是以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凤凰涅槃,隐性表达了他内心世界一直存留的巨大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