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念教学法     
运用悬念于教学,可称为悬念教学法.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悬念.1.以悬念开头,制造气氛.一堂课,首先要"善始".上课开始就创设悬念,可以制造气氛,引起兴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上海特级教师顾家漳教学《科学的大门》,板书课题后,她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科学的大门在哪里?怎样才能走进科学的大门?"学生回答:"科学的大门在学校里."科学的大门在书本上"等等.这时,顾老师说:"科学的大门很大很大.科学的大门究竟在哪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这一欲解而未解的悬念,激发了学生迫切要求学习本篇课文的欲望.2.以悬念排疑,引导思路.一位地理教师教学《辽阔的海域》,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海洋的奥秘人们现在认识得还很不够,许多宝藏还沉睡在海底."这是教材的一个重点,而学生并不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教师举例说: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扬起学生发奋的风帆,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如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  相似文献   

3.
实施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快乐。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愉快、高效”的科学教学之路,是当前科学课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之前的小学《自然》改为如今的《科学》是这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尤其是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得到科学教师们的认可。《科学》课的学习使学生主动了、积极了,科学课堂活跃了、热闹了。要使科学教学朝着更健康、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增强思维能力,并使思维富有创造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哪些情境呢?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一、创设悬念情境创设悬念是激发参与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良好的参与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为学生创造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爷爷今年刚过完…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7.
“愉快教育”是个大概念。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属于“愉快教育”。正因为这个概念较大,一般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所以有必要总结、归纳一些操作方法。我们长沙市南区推广“愉快教育”已有两年多,其主要操作方法有下列10种。 1.巧设悬念法儿童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但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习和努力又能解开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如自然课教《磁铁》时,教师先出示一个盛满水的汽水瓶,瓶底有一颗小铁钉,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想办法,把瓶里的小铁钉取  相似文献   

8.
在讲授《眼睛的科学》一文时,笔者看到许多同学鼻梁上挂着一付付眼镜,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多讲讲有关眼睛合理的使用、科学保护眼睛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将教案中安排的教学目标本末倒置。尽管主次顺序搞乱了,但学生们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9.
陆华君 《考试周刊》2009,(49):224-225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注定是现代教育的两大主题。新课标提出,初中《科学》课程应该体现科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是我们应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结合新课改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4课“斜坡的启示”教学中进行落实,目的在于让“斜坡的启示”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1.
朱明文 《教学月刊》2007,(10):22-23
在长期的教学中,常会听到同行的叹息:某某同学又没有交作业。在学生看来,作业是一种负担。这固然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家庭教育的不科学有关系,但作业是否经过精心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强调"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作业能否创新也是科学教学能否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小学的《科学》教材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明年小学《科学》教材要从一年级开始,也是《科学》教材的一次重大改革,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当然要及时改变自己。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许多现象会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向导,盼望着学生早日爱上科学,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课的教学 ,以往多是满足于传授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自然知识的教学作为“载体” ,借以培养学生在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能具有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方法。本文试以《日食和月食》为例 ,谈谈自然课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常与好奇心有关 ,因此 ,应该通过设疑、设置悬念等方式 ,去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基于此 ,在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时 ,我先播放了两则小故事 ,介绍古代人对日食和月食的一些认识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 ,有一个趋向课本的“预…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需要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多考虑革新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课堂的束缚,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让它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建构主义学派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有七项要素。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材中《原子结构》一章中的三个教学片段为例,分别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要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基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新理念,方式之一是在科学教学中不再停留于对传统知识的继承与传播,而是更加关注新生知识,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也就是科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实验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是我们每个生物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在《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思想,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学好《生物》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常识课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是常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第五册《热胀冷缩》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工科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中,《大学物理》课程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物理题材, 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20.
愉快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全国已广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而,趣味性是愉快教学的核心。我在《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