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节《认图形》的研究课(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下面就试从课前预设、课中生成、课后反思等三个视角来对本节课作进一步的剖析。一、课前预设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这节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基础上类推认识五边形、六边形等。本节课的目标是:(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摆、折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2009年4月举行的温州市第6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共有13节评比课,其中3节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本次赛课唯一的一组同课异构,它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仅因为2006年参加赛课研磨过,并且近期在多次观摩活动中也聆听了这节课,从名师演绎到青年教师赛课,课堂上学生在教学前后总是反复出错.关于小数难读、教师难教的"两难"尴尬引发了我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听了我校一位教师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感受颇多,下面就结合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意义的认识.我校这位教师在这一课中,能够合理地利用教材,"以兴趣为向导,以激励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课改精神,融"基础性、主体性、实效性"为一体,为打造有效课堂作了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活动.这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并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5.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6.
学校承担教学开放活动,杨老师需要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这节课先后试上三次,每次试上后,听课教师都坐下来参与评课,杨老师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所以我们可以称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本文仅就"认识圆柱"的集体备课环节作一介绍。活动纪实[第一次试上及集体备课]学生自学书本,圈出关键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圆柱的特征。教研员1:杨老师的课是为开放活动准备的,我们要通过集体的智慧尽量使这节课能充分体现新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的一节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方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刘广贵 《教师》2011,(33):64-6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我首先考虑的是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据此.确定本节课的目标.设计教学环节.1.谈话导人,回顾分数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二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是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因为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只靠观察是不能真正建立起重量观念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创新,较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仅撷取几个片断加以介绍。片断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  相似文献   

13.
葛磊  李玲 《小学数学教育》2022,(22):56-57+7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课前思考:“认识千米”是小学阶段关于测量主题的一节比较特殊的课例。由于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或亲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比较困难。同时,原有的认识长度单位的经验,不能完全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一节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分子水平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从微观上理解细胞是活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同时为下面学习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打下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一直是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在一次省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让我眼前一亮.从这节课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在揭示某个概念时,我们应创设多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不断地体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正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课堂上精彩的片段才会不断呈现.下面就本节课出现的一些精彩片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突出了对1/2的认识,用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1/2、1/4和1/8的大小,从而实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面积"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学生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教学以及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的基础。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由于受到周长的思维定势的干扰,课堂教学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几次的听课磨课活动中,下面的三个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对《认识水》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了一节研讨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学到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突出了对1/2的认识,用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1/2、1/4和1/8的大小,从而实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