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武安县的家庭教育经验是全国闻名的。与此同时,武安县的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武安,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这几个环节已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民教育“一条龙”。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吉林省长春市东光学校针对学生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过渡中出现的心理、学习行为衔接不连贯等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体制的优势,在“十一五”课题规划期间学校确立了“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校本课题,进行了中小学、初高中过渡期衔接教育研究的有益尝试,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具有东光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改革,从来都讲求整体效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就学校教育系统结构而言,包括幼教、普教和高教,可谓一个又宽又长的、不同层次的学历链条,应是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的一体化结构。结构产生功能,不同层次的学校各有其功能作用,也就是学校的职责和任务。中小学是...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几年,中小学学生升学以后又出现的“滑坡”现象十分普遍,其潜在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纵观教育现实,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弊端,即基础教育中,中小学教育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着人为的“鸿沟”,中学与小学不能浑然一体而“各自为阵”。这既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更不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人才的培养造就。为此,中学与小学教育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逐步实现衔接,使中小学教育体制顺畅、过渡自然、运行高效。因此,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笔者现就中小学教育衔接研究有关问题谈些粗浅之见,以供同仁们共同探讨。一、中小学教育衔接的内涵和…  相似文献   

6.
小学英语教育和中学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两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合理衔接在整个基础英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初中教学的必要准备.而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不处理好此问题.将严重影响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学和小学的体育教学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既有各自的阶段性,又有整体的连续性,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搞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形成中小学校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一贯制和中小学生机能素质发展的一体化,提出解决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生态圈是一个动态且宏观的概念,讨论中小学英语衔接环境问题离不开这个广袤的领域。作者从纵向和横向语言生态圈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创设中小学英语衔接的过渡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个月召开的,今天让我来汇报,就算我在这里做一个学习十八大文件的发言吧!因为十八大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这个主题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想来汇报六个问题,分两块。第一个问题是对以往的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小结:后五个问题是我对这个委员会下一阶段工作简要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小学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比较先进的学校又着手组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的还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口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出现是群众性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兴起和发展又将推动和指导着群众性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有效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因之,提高对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正是广大中小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每位英语老师都知道,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育对于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相当重要,同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只有合理有效地处理好这个难点才可以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为此笔者重点介绍如何抓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育。一、初探学情,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一)重点突破零基础学生的英语教学任务。零基础学生是指从未学习过英语或最基本的英语字母都不会的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勤俭意识差,是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四大缺陷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和教师要为孩子做勤俭节约的典范,要以启发为主,遵循“知”、“情”、“意”、“行”几方面的规律来施教。对幼儿进行勤俭教育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既要横向贯通,又要纵向衔接。  相似文献   

13.
王月琴 《考试周刊》2010,(44):84-86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觉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数学教育和中学的衔接问题,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又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中小学数学的平稳衔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再到“科创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分别作为独立主体得以被关注同时又相互融合于教育的过程。但科创教育尚处于初探期,人们对工程、工程科学、工程教育、工程师等还存在认识盲区和误区。工程哲学确立了工程本体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和联系,为透视科创教育、明确工程教育对于科创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供了理论视角。工程哲学视域下,工程教育打开“人工世界”的大门,让科创教育回归生活;工程教育有机整合科学与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教育丰富科创教育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工程教育为科创教育提供方法和策略。当前青少年科创教育存在中小学工程教育缺位、高等工程教育错位、大中小学工程教育断层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为引擎驱动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可实施三个策略:针对中小学,以“融合”为切入点,推动工程教育普及;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以“回归工程”为要义,还原工程教育本真;针对大中小学工程教育衔接,以大学为龙头,强化工程教育辐射。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育学习衔接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的学习衔接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中小学学习衔接未能达到比较平稳顺畅的过渡,为数不少的初一学生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其成绩明显下降。这个中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原因。笔者长期在中小学会二为一的子弟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耳闻目睹,对此深有体会。现仅就中小学学习衔接不上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学习衔接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造成中小学学习衔接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原因(一)从学生过渡性思维发展的教育方面找原因小学阶段,从总体上来说,教育…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在班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是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困扰小学起始教学的典型问题,儿童从学前教育迈人义务教育门槛,从非约束型教育过渡到相对约束型教育,形成一道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分的沟坎。小学起始年级面临“从无到有”的特殊教育情境,即从无目的教育过渡到有目的教育,从“无为而育”到“有规而治”;从无大纲教材到有大纲教材,从下意识自然教学到有意识任务教学。因此,两阶段“无”与”有”的教育衔接需要探索,以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包天仁教授(以下简称包):宋老师,今年《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热点访谈”栏目的主题是围绕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大学衔接,即“一条龙”管理。我们已经是十五、六年的老朋友了,互相也比较了解。您一直从事英语教师教育、教师培训以及教研方面的工作,在辽宁省乃至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的教育组成结构当中,语文学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部分,因为文言文在语言的使用和含义方面都与现代语言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区别,长期不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情况下,会使得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也是当前和后续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中小学语文强调的是“双线统一”,也就是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使得现代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具有了全新的路径。基于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双线统一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中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促使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