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起因是这样的:最近有些刚进报社的年轻同志被分配到记者站工作,由于没有新闻实践经验,远离编辑部,他们中的不少同志感到茫然,不知采写些什么是好。当看到一道来报社被分配到编辑部同志的名字接二连三地在报纸上出现时,他们又焦躁不安。内心无不有一种艳羡之感:在编辑部做记者多好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我只能说他对自己的工作还不十分了解,还没有看到驻站记者的优势,还没有体会到驻站记者在新闻一线的乐趣。本人在编辑部呆过,也驻了一段时间的站,两者比较,我还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更具有一定导向性.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着我们工作的好坏和工作成果的大小.驻站记者远离报社编辑部,面对诸多的事情,更要求有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驻站记者要想把工作做得让编辑部满意,让地方赞许,应具备以下三种思维方式.一是交叉性思维.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驻站记者是报社派出人员,从角色上讲,驻站记者一不同于编辑工作人员(就业务范围而言),二不同于地方工作人员,这就决定驻站记者要扮演双重角色,也就是说要具备交叉性思维.从地方来讲,自然希望驻站记者多报道,多写一些有深度、客观反映当地经验的新闻,这一点同编辑部要求一致.但某一地区的某项工作出色,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在全省、全国也出色.在这种情况下驻站记者就应该站在编辑部角度分析、从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写本地的新闻,而不能去做“井底之蛙”.当然,驻站记者又长期在一个地区工作,在接受报社领导的同时,应接受地方领导,搞好本地区的报道,这是驻站记者应尽的职责.做好这一点,驻站记者在同编辑部各部门的交往中,需要扮演“地方干部”的角色,换言之,就是站在本地区的角度,多反映当地的情况,增加编辑部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及时把当地的经验、成果反映出来.二是“形象”性思  相似文献   

3.
县市报道一般由驻站记者完成,驻站记者在新闻战地的第一线,及时向编辑部传回各市县的报道. 驻站记者各据一方,他们对各县市有关情况了如指掌,但在长期的采访中,容易形成某种心理定势,只注意采访某一方面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大型新闻宣传报道过去一般由编辑部策划、组织实施。近年来,以中央台记者中心为代表的驻站记者开始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驻站记者策划区域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的优势,提出驻站记者应适应形势变化、积极主动参与策划宣传报道活动,并归纳了驻站记者参与策划宣传报道的几种类型、遵循的一般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6.
孔奇志 《新闻前哨》2007,(7):112-112
驻站记者,长期远离编辑部,在没有新闻配套服务和支持的境况中,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这就要求驻站记者能在各方面锻炼自己,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先后有两次赴安吉县当驻站记者的经历,至今当驻站记者已有6年多了。我认为驻站记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健是如何扬长避短。优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贴近基层;劣势是远离报社总部,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往往站得不高,视野不够开阔。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要善于跳出驻地看全局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驻站记者,必  相似文献   

8.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9.
1998年3月,我从编辑部到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做驻站记者。从编辑到记者,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而在北京这个特殊地方当驻站记者,其中的甜酸苦辣似乎也很特别。借《新闻战线》一角,说一点不成熟的感悟。倾注一份热情 记者出身的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有一句名言: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他说,记者就是编辑部的采购员,出门去就是要拿回东西来,要有“每采必得”的勇气。我确实体会到驻站记者应该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在北京当驻站记者,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了解宣传信息比在外地驻站要方便,但它所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更强。譬如,一件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采写经济报道方面,驻站记者与编辑部跑经济口的专业记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探讨一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的特殊规律。要把经济报道题目放到全局中去比较,不要一叶障目,误将一般当典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新闻不新,没有深度,缺少发现;二是宣传味太重,信息量太少;三是表述上深入浅出不够,可读性差。三条中最主要的还在选题上,即不少稿件放到全局范围内衡量新闻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形势下,加强省级新闻单位驻站记者队伍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独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悉心考察选拔,配齐备足力量省级新闻单位驻站记者是一个新闻单位乃至整个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驻站记者远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加强省级电台驻站记者队伍建设,使其发挥独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悉心考察选拔,配齐备足力量。省级广播电台驻站记者是整个广播记者队伍,乃至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独挡一面,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选拔渠道单一必然导致人才匮乏,人员构成不理想。目前,有三种现象:一是不太注重从通讯员中选拔;二是一些地方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留恋大城市生活,不愿到地方当驻站记者;三是有些电台受财力等因素限制,出现了一站一人现象。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反思。驻站记者是电台…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其担负的舆论监督职责更重。 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一样承担着舆论监督重任。驻站记者除了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外,还应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对所驻地域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以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与编辑部记者相比,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遇到的阻力更大,更容易受到驻地的制约。驻地党政领导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的行为以及舆论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驻站记者作为报社新闻触角的延伸,是媒体体现全面性、及时性的重要力量,是新闻作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企业报的驻站记者,因为远离中心,不可能像编辑部的记者那样随时获得新闻线索、采写到重大新闻。尤其是企业报,因受报纸规模、受众及所在区域等因素的制约,重大新闻资源少、视野受限。但是,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沈春良 《视听界》2010,(1):101-102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驻守在前沿阵地的“突击队员”。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驻站记者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保证广播“先声夺人”?笔者认为,应当先人一步、深入一层、厚积薄发,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掘、延伸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报社记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浮在上面写新闻,写得再多,别人也难肯定你采访写作的真本事有多大,只有去到地、州驻站,新闻写得又多又好,别人才会打心眼里佩服你:真行! 我自1989年以来曾在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驻站,先后历时一年半,都是单兵作战,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我切身感受到,记者驻站采访的思维取向和在上面采访(指在编辑部跑会议、跑厅局和找准典型临时扎到基层采访)的思维取向确实有很大差异。驻站记者能否达到满目新闻,有写不完的东西这样一种佳境,有赖于是否  相似文献   

17.
驻站记者可不可以成为新闻学研究领城中的一个课题?这是笔者1990年夏天到大连出席全国第九次省级台广播记者工作经验交流会后,脑子里抹不掉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新闻学研究的课题应该首先注意当前新闻改革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驻站记者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据收集到的可靠信息表明;许多新闻单位比较重视驻站记者工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驻站记者孤身在驻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没有总部记者便捷,缺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都市报驻站记者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一次驻站记者业务培训会议上,《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的话很精彩,他说,每天的报纸就是一桌大餐,记者提供什么样的"菜料",编辑部就能根据这些"萝卜、粉条或大肉"烹饪出什么样的菜肴,而这个"菜料"的挖掘,是每个驻站记者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培养优秀通讯员,建立起新闻线索库在都市报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发  相似文献   

19.
省级党报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单兵作战,来自上面的报道信息有时不畅,这就逼着自己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克难奋进。 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上下左右满意,驻站记者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地方实际出发,多写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