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这是来自不同年代的两位超级女将,但她们的发球有许多相同之处。1.身体的延伸威廉姆斯正在发大力平击球,只带有一点旋转;而纳芙拉蒂诺娃在发上旋球。但是,这两个发球中,有许多共同的要素。身体延伸的重要性,必须引起重视。我所说的,并不仅仅是击球手臂的完全延伸,而且还包括击球侧的肩部和双腿。  相似文献   

2.
分析网球击球的法则,认为网球发力击球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合理的身体姿势和击球技术;合理控制球的技法,则必须合理选择击球位置、击球时机和击球点;有利于打回头球的技法是保持身体平衡、控制中场和及时转入新的击球动作。  相似文献   

3.
六、成功的网球选手需具备的5个要素 1平衡 造成击球失误的原因,许多是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引起的。常见的情形有:击球前身体重心过早地移动前倾;重心后仰快,击球时前启向上或后拉等。 优秀选手如阿加西、贝克尔等的发球和正反手击球;都有很好的平衡,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击球力量的重要原因。 要学会在实际击球之前,通过自然后摆挥动产生动量并带动身体,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身体的转动是通过身体的侧身转体,移动拍头,手通过球的飞行线路。 2头部 头部是整个身体最重要的地方,如果击球时头部乱动,将会导致整个身体…  相似文献   

4.
所谓“用身体重心打球”,主要指在向前挥拍击球时,应有意识地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来提高击球的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从技术动作的发展历史看,过去,击球主要是强调手臂动作,而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现在不仅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应速度快、力量大,而且要求动作的稳定性好,能粘住球。这样,身体重心在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欲发挥身体重心在整个击  相似文献   

5.
打乒乓球,持拍手的作用显而易见,人们多有论述,但对非持拍手的作用许多人认识不够,众所周知,乒乓球击球的基本环节有四部分:判断来球,移动脚步,挥拍击球和迅速还原。其中迅速还原指的是挥拍击球后球拍的还原,身体重心的还原和基本站位的还原,以便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准备。尤其是击球后身体重心的还原,几乎是每次击球后所不可缺少的,否则下一次击球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击球质量。要使身体重心及时还原,重要的一点是:身体重心,由一腿交换至另一腿时,承受重心的腿犹如弹簧被压缩似的。当击球的动作一结束,前脚掌内侧轻轻一蹬就将重心反弹回来,这样为下一次  相似文献   

6.
1佩斯的截击技术非常出色,以至于我们在向他学习时可能出现困难。因为他的出手既快又准,在每一次截击时可以做出的击球选择比任何职业选手都要多,更不用说业余选手了。在这记正手截击动作中,佩斯略微引开球拍的动作就足以让他打出具有侵略性的截击球,因为他的击球时机非常完美。我建议业余选手在截击时可以让球拍始终处于身体前方(不要超过体侧),挥拍幅度也要小。你在这里看到的就是理想的动作。佩斯的身体也同时略微进行了旋转(你不应该在截击时像底线击球那样完全侧身,因为这将阻碍身体向前冲压来球)。他把身体重心放在外侧腿上,这是在截击中能否获得力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球拍与球接触那点所属的空间位置。由于击球者必须使用球拍作为击球工具,并在球从台面反弹后在身体的前侧、右侧或左侧使用各种相应击球技术,因此,击球点与击球者的相对位置,又可区分球所处空间位置与位于击球者的前后位置、离身体的远近距离和球的高低位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侠 《网球天地》2021,(3):88-99
O在击球区域之外击球时该如何保持身体平衡?1窍门就是“把球当作自己的舞伴”。——如果球偏离了自己的击球区域,也就是说高于胸部或低于膝关节,那么击球之后还能保持身体平衡吗?史密斯:当然可以。高点击球时站位幅度小一些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低点击球时,站位幅度则可以大一些。但是,在讲授平衡与站位时,有一点经常会被教练忽视,那就是底线相持球中的高点正手和双反应使用开放式站位来处理。低点击球时应使用中间式站位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保持好“轴”请把安娜·库尔尼科娃的正手击球动作牢牢地印在自己脑海里。有意识地将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好身体的“轴” 网球技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击球动作,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身体的“轴”。这个“轴”一旦被破坏.不但挥拍击球没有稳定性,而且不可能击出有威力的球。为了使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轴”不遭破坏.尽可能有意识地使头的位置不变。挥拍击球过程中,如果头的位置有上下或是有前后的转动,“轴”就会发生偏斜。 像照片上的卡洛斯·莫亚那样,头不动,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以充分伸展背肌进行挥拍击球动作,从而使身体的“轴”…  相似文献   

11.
正手杂问     
像这样握拍对吗?利用身体回转击球,是怎么回事?球友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Q1:正手击球应该采用哪种握拍方式,有正误之分吗?A:当前,半西方式和西方式是主流的握拍方式,之所以成为主流握拍方式.是因为随着球拍的进化发展,球手们更希望充分利用身体回转击球的结果。正手击球时,为了打出具有攻击力  相似文献   

12.
球技一点通     
短握球拍最近在我带的成人初级网球培训班上有位身体非常单薄的女士,尽管她选用了一支最轻巧的球拍,可还是控制不住挥拍,击球动作彻底走样。于是,我让她尽量往上握球拍,将手放在握把靠近拍颈的位置。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她立刻就感到挥拍变得轻松如意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短握球拍的击球练习后,等她的击球动作定型再要求她  相似文献   

13.
果岭边的切击球一般都是短距离的击球,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挥杆击球的过程中,不需要身体重心的转移。果岭边的切杆,要达到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击球的准确性。具体的球杆选择则根据击球者需要将球击出的距离和球上果岭后的落点位置,需要的滚动距离而定:一般来说需要击球落点的位置越  相似文献   

14.
百科     
《网球》2013,(6):16-16
胯下击球(betwwen-the-legs shot)胯下击球可分为面对球与背对球两种方式。面对球胯下击球常见于球员想突然改变击球节奏,或者球员身体躲闪不及时等情形。背对球胯下击球往往出现在球员来到网前后被对方挑后场,回追后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转身引拍,只能背对着球进行回球。历史上,维拉斯是胯下击球的始创者,法国球星诺阿将这项非常规  相似文献   

15.
发球主要是由抛球和挥拍击球两个动作组成的。抛球是前提,击球部位和挥拍方向是决定发球性质的关键,用力大小的第一落点的远近是发球变化的条件。这里介绍几种便于初学者掌握的发球方法(均以右手为例)。一、平击发球平击发球是一般上旋、一般速度的发球。是最基本的发球方法,也是掌握其它发球方法的基础。正手发球的动作方法:1.选位: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侧前方;2.引拍与迎球: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向身体右后方引拍,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3.击球:当球下降至稍高于球网时,击球中…  相似文献   

16.
本组图中同样展现了杨艳梅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正手挑打,第二板正手快带。她用正胶挑打直线球时,由于受角度的限制,手腕很难加上力,所以她通过增加击球距离,运用身体其他部位辅助了手腕发力,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第二板正手快带,杨艳梅主要通过前臂和手腕的快速收缩完成击球,在球拍接触球的瞬间,腰腹发力,固定身体四肢的动作,在出球后通过身体的微调保护了击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17.
正手击球时最初的动作,即是转体。整体转体,指的是手臂、肩部、上半身等成为一体来转动。上半身与腿部同时转动,身体朝向侧面,开始击球。从技术层面说,整体转体是提升正手击球能力的关键一环,适合所有水平的球员,掌握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8.
1 抛球 控制抛球方向 双臂前后分开的发球方式中,身体几乎没有转动,左臂沿着体侧向前(球网方向)抛球.动作方向和击球方向是一致的(参见连续图)。而使用身体扭转、产生自然旋转的发球方式中.在身体扭转的同时,双肩和双臂也开始抛球,左臂向底线的右斜前方抬起.因此,身体朝向和击球方向并不相同(参见连续图)。  相似文献   

19.
教你怎样练发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短球的最好方法就要在胸前击球。发球的第一跳应该落在自己球台的近同处,这样发短球就很容易。如果接触球时,击球点过低,且第一落点是靠近边线,那么发下旋短球,就会由于用力不合理而造成失误或发出台。为了发出强旋转的球,要注意靠近身体击球。因为远离身体击球时,缺乏稳定性,并且发不出质量高的球。当你学会可以在靠近身体时击球,下一步,就要学如何用不持拍手做掩护动作,让对方判断不清,以及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的旋转。这样发球抢攻的机会就会增多。发下旋转时,要在自己容易用力的位置击球。发球不太好的选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世界优秀乒乓球选手击球时的观察和分析,结合长时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认为头和非持拍手臂在乒乓球击球时起到了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良好的体轴、增大击球力量的作用,提高击球时的稳健性和威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