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萍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19-20,82
伊迪丝.华顿(公元1862~公元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她出生,成长的老纽约为创作背景。在《纯真年代》里华顿以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一个新鲜又独特的老纽约社会,并揭示了美国上流社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道德危机,以及他们为自己的保守和虚伪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文章旨在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解读其代表作《纯真年代》里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讲述了她那个时代纽约社会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本文试图从小说题目的寓意入手,对“纯真”一词的含义进行剖析,以揭示老纽约“纯真”面纱背后的残酷,以及其社会风俗礼仪和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三位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而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虚伪与冷漠.而这段发生在所谓"纯真年代"里并不纯真的爱情则表明作家对于纯真爱情既憧憬又胆怯这种复杂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小说《纯真年代》反映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在环境压力下的悲惨遭遇,整部作品文笔细腻优美、结构精巧,一经推出便在美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情节、人物的背景、特点,直接定位了小说的基调,男性人物的价值观、自由间接引语的叙述手法与暗含的女性主义叙事人物、声音与情节形成对照,表达了《纯真年代》女性意识、女性话语权观念,伊迪丝·华顿有关女性出路问题予以前瞻性设置,以促进女性权利在男权社会中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5.
纯真年代     
目光久久停驻在一张照片上面:湛蓝而广袤的天空,泥土堆砌而成的房屋,土黄色的院墙,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蓝黄相间的色彩,题为:《稻城冬天》。我想起小时候的院子,还有那已经渐行渐远的童年。  相似文献   

6.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其代表作《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及在文学史上的永久声誉和地位。这部作品堪称历史巨著,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里面有象征着永恒的人和物,他们看似不朽的,永远屹立在那里,不变老不褪色,能抵挡一切新事物;也有朽的代表,他们和普通的人和物一样会慢慢老去,渐渐消退。在朽与不朽的对立中,所谓的永恒在消逝,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旧事物的更替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俄狄浦斯王》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也折射出了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一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沃顿是美国小说史上一位著名女作家,<纯真年代>是她的晚年名作,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典型艺术手段--对比艺术进行研究,探讨作品中丰富的各种对比,如人物刻画、情节、小说结构等.  相似文献   

9.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借鉴了自然主义决定论的分析方法和真实性原则,解读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以及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纯真年代》这部小说所体现的自然主义色彩以及华顿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小说《纯真年代》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现出各自的"远离":艾兰.奥伦斯卡伯爵夫人因觉悟爱情的虚无本质而远离所爱,梅.韦拉德因承受自己在现实中的选择而远离丈夫与他人相爱的事实,纽伦.阿切尔因责任及保留内心虚幻而远离现实的感受。他们各自的选择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间的深刻矛盾。小说借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点出了作者华顿的态度:人要在社会传统、责任与个人情感、自由之间做出选择是艰难的,甚或是不可能的。唯有"远离"可以走向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11.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阿切尔与埃伦的浪漫爱情发展是伊迪丝·华顿小说《纯真年代》的主题。阿切尔是一个浪漫派。他对埃伦只是精神膜拜。他对埃伦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和Levinson对"话轮沉默"的分类标准,对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中主要人物之间"话轮沉默"的第三类"沉默单独充当话轮"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包括话轮沉默的认知语境,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以及语境效果三方面,并且认为关联性不仅能够让文学作品中听话人能够了解对方沉默的交际意图,而且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者通过分析人物的沉默现象还能够挖掘人物的心理,理解作者想向读者传递的真正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4.
伊迪丝·沃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彻被许多批评家认为是新时代的代表人物。然而将纽兰·阿彻置于其产生的文化语境之下,考查纽兰·阿彻的心理构建,道德行为和语言逻辑三个方面,却可见纽兰·阿彻实则是一位被狭隘地限制于父权秩序的老纽约,而并非有着进步思想的新时代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5.
曾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张建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6):17-19,31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获普利策奖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女性意识出发,发掘小说的独特魅力以及故事背后隐含的社会因素和现实意义,认为该小说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男权社会优越性的解构的抗争和男女平等的社会的建构。同时,女性意识也在作者华顿的个人生活以及她的创作生涯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深刻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风貌。单纯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忠于理想的盖茨比,由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差别,成为了那个冷漠的金钱社会的牺牲品。盖茨比的悲剧发人深思,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悲剧理论为指导,从盖茨比的性格设定和情节安排着手,浅析盖茨比这个角色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童年》是在《外婆的澎湖湾》度过的,记忆中有《蜗牛与黄鹂鸟》。总是《赤脚走在田埂上》,或者在那《乡间的小路》上《迎着风迎着雨》《散步在清晨里》。《水车》吱呀吱呀地转,一年又一年。那个《单纯的孩子》走进了那种着《兰花草》的校园,开始念起了《之乎者也》,听说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第一堂课是《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伙伴》们在放学后一起《踏着夕阳归去》。《那天》我《七点钟》才起床,于是《迟到》了。老师问我《八又二分之一》化为小数是多少,我没有答出来。《纯真年代》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慢慢学会了《在黑暗…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 ,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 ,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