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正值改革创新之际,“大思政课”的提出恰逢其时。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思政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把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所蕴含的丰富育人元素挖掘出来,需要把握好“大思政课”的特色内涵、价值意蕴,充分激发其铸魂育人的教育伟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程教育,更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以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3.
“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和突出特征,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高校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其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思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刚性表达和柔性说理相结合等方面,厘清“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爱琴 《科教导刊》2022,(4):29-31+75
现实世界、信息空间以及社会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对这些“思政元素”的有效开发,将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应从三元世界的育人空间中,寻找一切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成人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思政元素”,做好教学素材的采集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为使思政课教学资源开发可持续,高校应在体制机制、师资队伍以及技术支撑等方面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大思政”工作理念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具体论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同向、同行、同频的问题,针对中职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存在的认识误区和现实难点,提出纵向深挖通过“四个课堂”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横向拓展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统筹设计开发思政元素鲜明的主题式校本课程等“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微传播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微传播具有内容碎片化、受众细分化、结构扁平化、形式多样化等内生特性。利用微传播媒介开展“大思政课”,需要关注微传播与“大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微传播视角下建设“大思政课”应该有效应对微传播挑战,坚持“大思政课”价值导向;合理选取微传播内容,丰富“大思政课”议题;充分利用微传播形式,凸显“大思政课”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大思政”视域,进一步厘清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径:提升师资人文素养以强化“大思政”育人认识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以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以提升“大思政”育人成效,从而构建起“思政促人文、人文载思政”共生共赢的“大思政”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翻转课堂以尊重儿童为主线,围绕教育情怀、道德修养、师德陶冶等思政元素展开课程模式改革,将思政元素渗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紧紧围绕“蒙台梭利思想内涵与教具操作”这两大领域的教学内容,挖掘其思政元素,确定思政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翻转课堂,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实现思想认知、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9.
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是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昆虫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该文以绵阳师范学院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昆虫学”课程教学为例,依托课程思政的基本策略,分析课程教材思政资源,结合“昆虫学”教学内容特点,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思政活动课程,以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达到全面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弥补了昆虫学教材资源思政元素的部分缺失,对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思想观念和责任态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新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生活适应教学中处处都有教师可以发掘的思政资源,生活适应课程在培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应当明晰生活适应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生活适应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色基因内蕴崇高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坚定初心使命、不断开拓进取等内涵,育人的思政元素丰富,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高度契合性。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形成长效化机制;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大思政”格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素养;深挖优质资源,增强教学吸引力;开阔红色基因传承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深、透、活。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中职学校教育贯穿始终,党中央提出了“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所以,建立健全“大思政”格局是中职思政课教育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大思政”格局的提出,展现了教育系统内从事理论和实际的工作者们,不断深化认识学生成长因素的结果,只有中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思想,才能不断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能够表现出“课程思政”的魅力,也就是德行的魅力、人文素养的魅力以及价值引领的魅力得到体现,为了积极推进“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优化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落细进行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类法将“医学史”课程思政分为“科学精神”教育专题、“人文精神”教育专题、“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专题三类,并用案例法将“医学史”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联系以具体案例的形式进行阐释,尝试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史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医学史”教师通过“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和相应思政元素的挖掘,逐步提升了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医学史”课程中逐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的加速发展推动数据文明新时代的到来,既深刻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生产、呈现及传播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思想形成和行为养成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数据思政应运而生。如何界定内涵和特征、高校数据思政具有何种价值意蕴,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从特征来看,高校数据思政将大数据思维贯穿始终,以数据信息为研究对象和决策依据,实现了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从路径视角看,高校数据思政主要包含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主渠道类型、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主阵地类型、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主战场类型。从功能来看,高校数据思政彰显了“人本思政”新要求、“大思政”新格局和“智慧思政”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遗传学”课程为例,根据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思政素材,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途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格局是指积极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当今,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但高校教辅人员在此中发挥的作用却相对较弱,作为广大师生的服务者,教学秘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重视。在“大思政”格局下,加强教学秘书的思政学习,丰富其参与思政工作的方式和渠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是在教学领域和交通运输专业课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思政不但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并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更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核心元素,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思政课程资源,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能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真正做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20.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