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唐代社会地位或阶层的划分,记录不同社会活动的文书用纸和墨各有其选择及应用,官府公文书写用纸、宗教经文用纸及百姓用纸皆有差异。以3件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FTIR、XRF设备和显微观察等多种无损检测手段探究出土唐代西域不同书写内容文书用纸和墨的差异。三种用纸造纸原料相同,但加工工艺有别,经文用纸为二次加工纸,官方文书用纸和私人书信用纸为一次加工纸,从纸张性能检测得出官府用纸质量优于民间书信。三种不同用途文书的字迹材料成分、特征和稳定性等也不相同,官府文书所用墨汁可能添加珍珠粉辅料。研究发现出土唐代西域不同用途文书保存现状、用纸质量和字迹材料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制成材料的成分分析,为档案的保护修复、真伪鉴定和年代断定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德格土司官府与民间文书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观察、XRF、FTIR等对其制成材料进行科技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用途文书的对比分析。从载体材料来看,官府和民间文书纸张的制作工艺相同,但其外观形貌、纤维原料和老化程度存在差异;从字迹材料来看,两种文书的字迹材料中均含有果胶和酯类物质,与纸张的结合方式都为“渗透+结膜”,但官府和民间文书的具体字迹成分不同,字迹清晰度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文献用纸脱酸方法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纸原材料、造纸工艺、环境污染、纸张自身老化等导致图书、档案严重酸化.酸化是影响纸张保存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纸张脱酸是图书馆、档案保护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进行脱酸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酸的主要来源以及酸对纸张的破坏作用机理,并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出纸张脱酸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代档案纸张保存状况及劣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质文物保护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对纸张本身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况及劣变原因的了解。本文对一本劣变严重的清代档案,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成分分析、pH值测定、及冷、热抽提试验,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档案纸张的纤维为稻草和青檀皮,其pH值偏碱性,纸浆曾经过石灰沤煮并且在抄造过程中使用了加填技术。档案纸张老化主要是因为水的影响,还有霉菌的侵蚀破坏。档案纸张的冷、热抽取物的溶解度远高于新纸,表明保存状况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黄纸具有美观、防虫避蠹等特殊功效,在我国古代曾被指定为官府公文用纸得以广泛使用,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纸质档案,丰富档案馆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古代档案用纸一一黄纸的制作工艺及其性能,本文结合历代文献记载,以现代手工麻纸为载体,川黄檗为染纸原料,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黄檗有效成分,尝试对古代黄纸的复原及其性能的研究,这对于深刻理解古代黄纸的制作工艺,揭示古代黄纸得以广泛应用的科学内涵,开发更多类似黄纸功效的纸张应用于档案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纸张在长期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不断老化、变质,使其失去珍藏和利用价值。要保存好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就必须研究纸张的结构、性质及其保护措施。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而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这三种成分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  相似文献   

7.
张磊 《山东档案》2010,(3):65-65
近日,临沭县临沭镇凌山头村村民凌东涛在修建房屋拆除百年老宅时,竟从老宅墙内拆出了一只木匣子,里面装有数枚清代官府印章、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执照"、"司照"等文书材料20余件。因保存在墙内,至  相似文献   

8.
由于建国后文件形成的数量很多以及纸张来源复杂 ,因而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用纸的品种也就五花八门。本文选用明胶(即动物胶 )溶液加固纸张 ,通过纸张加固前后机械性能以及加固的纸张老化前后机械性能的测定 ,研究传统的表面施胶处理工艺用于修复加固纸质档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纸张老化检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纸张成分及老化纸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近现代的档案载体几乎全为机制纸,机制纸原料以禾本科植物纤维为主,其纤维长宽比小,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纤维素具有水解和氧化的性质,在光照、高温、高湿、酸碱等因素的影响下,纤维素会发生水解和氧化;半纤维素聚合度小,稳定性差,易水解;木质素易氧化,氧化后纸张变黄发脆,使纸张  相似文献   

10.
纸质历史档案文献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毁损是一客观现实,为了降低纸张老化的速度,首先应了解历史档案文献的破损现状及破损机理。本文从纸张原料、加工工艺等内因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其对纸张破损的影响,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影响因素,延长纸张的寿命,更好地利用历史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1.
在纸质图书的生产中,一般图书的内文用纸多为胶印书刊纸。在图书的使用与保存过程中,人们经常发现纸张在外观、结构、性质等方面逐渐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如纸张发黄、变脆,出现点点色斑等,即出现所谓纸张老化问题,致使纸张的耐久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戴超兰  潘旭 《档案管理》2021,(5):127-128
为判断档案纸张是否存在人为老化,文章收集了几种档案常用纸张并分别进行高温加热和化学试剂浸泡处理,利用仪器观察、记录纸张纤维结构和色度变化,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纸张变化越明显,化学试剂浓度越高,纸张变化越明显,得出可根据纸张颜色、纤维结构、白度等判断纸张是否存在人为加热老化,根据纸张颜色、韧性、脆度、油墨色泽、纤维降解及生成产物等判断纸张是否存在酸碱试剂浸泡老化.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的蒙古文"档案砖"解粘难题,利用水的物理特性,结合造纸和现代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技术,研究出了一套用纸加固层析的方法给"档案砖"解粘揭粘的技术和设备,从理论研究、应用技术、设备和材料上,成功解决了"档案砖"解粘揭粘技术难题。为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修复,乃至图书、文物等纸张文献的抢救与修复提供了一套安全有效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古籍纸质文献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该文从古籍纸质文献保存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纤维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探讨古籍纸质文献老化机理,为古籍纸质文献保存及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件用纸的选择和保管直接影响档案的寿命.本文在北京地区文件用纸选择和保管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常用文件用纸的耐久性进行了实验分析,提出了提高文件用纸采购人员对纸张耐久性的认识、根据纸张用途选择适合的文件用纸、加强对未使用文件用纸的保管等措施,以满足档案长期或永久保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书和档案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书质量的好坏、高低直接制约着档案的质量,要提高档案的质量,就必须先提高文书的质量。一、文书质量对档案质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档案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书制作用纸质量不高。文书材料中有用易发脆纸张制作的,这些文书材料转化成档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发黄、变脆、破损不能提供利用,这样的文件无法长期保存。另外,用大小不一不规范的纸张制作的文件,立卷时需要表糊、剪切,既费时又费…  相似文献   

17.
友、经承和代书被泛称为书吏,他们在清朝各级官府承担着问律援例及日常文书、档案工作,以今人的眼光看,他们即是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者。在中国封建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朝代并不多,清朝是其中之一,其官僚非起家科举,而是以恩荫保举得官,更有捐纳买得者,此辈于法令章程本不谙习,于千变万化的例案之间更是跬步难举,于是各级官府的官员在处理日常政务中十分依倚书吏,使之成为主官的智囊、左右手,书吏则借机把持案卷,营私舞弊,更有一等积棍,名曰“缺主”,从而使清代书吏问题较之各朝更为突出,此乃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一大特色。但长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宋代是较发达的时期,纸的种类、质量等都大大超过前代。宋代官府的公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纸张,主要有黄纸、白纸、绫纸和罗纸。同时宋政府为保护这些文书档案,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后人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地图折痕处破损和断裂是地图保管过程中常发生的现象,如何选择地图修复用纸不曾有过报道。地图修复选纸时首先要考虑其适用性,其中包括纸张性能、结构、抗老化能力等。本研究选用中国手工纸中常见的4种纸,通过纸张各种性能的测试、纸张纤维结构的观察和测试和老化性能的研究,得出高丽纸比较适用于地图折痕处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湘西麻阳苗族地区清康熙至民国时期的系列民间纸契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中部分纸契受损严重,亟待保护。为制订科学的保护方案,对系列纸契的用纸原料进行鉴定,并测试纸张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纸契的原料种类呈现多样化,构皮纸、竹纸、三桠皮与竹的混料纸兼而有之,不同历史时期的用纸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造纸业主流发展趋势的影响。红色染色纸契仅以竹纸为原纸,可能与其紧度高、吸水性强、染色效果好有关。民间纸契的原料种类和相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较大,对此类档案的修复需重视纸张本体的科学检测,有助于选取合适的修复用纸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