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逻辑故事教学法是指在逻辑学教育中重视和运用故事类课程资源(以下简称“逻辑故事”)实施教学的方法。逻辑故事能够彰显话语涵容力,提升教学吸引力,展示思维穿透力,彰显德育影响力。运用逻辑故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教学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中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把思政课一体化落实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2.
“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培育指向要求“培养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大概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需要遵循逻辑,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如遵循课程建构的学科逻辑运用逆向思维优化目标、遵循评价建构的整合性逻辑运用综合思维优化评估、遵循情境建构的生活逻辑运用协同思维优化情境、遵循问题建构的实践逻辑运用创新思维优化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概念,掌握学科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3.
略论《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法,其理论建构过程中应用了分类、归纳、推类、比较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多种逻辑方法,呈现出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融贯并存的方法论特征。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理论本质,为传统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而且还可以从文本意义上为中国逻辑史研究增添思维素材。  相似文献   

4.
高中政治学科选择性必修课程《逻辑与思维》的教学已全面推开,在教学中,一线教师们提出了一些困惑。文章就《逻辑与思维》谈论逻辑教育的价值,对“概念”“判断”“推理”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解释教学要点,并提出逻辑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体式,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勾连,展现了朴素辩证法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建构中的融合。这一融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建构的辨证性与感悟式特征。  相似文献   

6.
阐明与廓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时代命题,它既阐明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又廓清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赓续性与可行性”。要回答好这个命题,必须解读和界定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和厘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问题,以及深刻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规律,而这些正是文章试图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法学思维逻辑的转变,并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思维的发展,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性法学思维逻辑.马克思的实践性法学思维逻辑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历史的、唯物的,也是现实的;同时还是统一了意志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学逻辑的建构既要关注学科逻辑又要兼顾学生认知逻辑。以选择性必修“热化学”教学内容为例,基于学科视角抽提形成“热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建构具有实质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基于学生视角分析“热化学”学习进阶路径、提取关注学生认知的内容组织形式。在平衡“学科”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促进学生学科理解的选择性必修“热化学”单元教学逻辑和核心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学科内容的相对抽象、枯燥,仅凭传统的逻辑教学方法显然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逻辑教学在帮助学生建构逻辑理论知识体系、掌握正确思维的方式方法、迁移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方面,都显现出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单元第四课与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存在天然内在联系。教师可以使用统整法,将《哲学与文化》中相关内容和《逻辑与思维》融通,以大概念统摄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大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故事牵强,逻辑混乱”,是《英雄》所遭受到的普遍指责之一。《英雄》的故事逻辑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表层逻辑,即客观事理逻辑,从这一层面看,《英雄》讲述的是一个“刺秦”故事。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逻辑漏洞;其二是中层逻辑.即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逻辑,亦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其三是深层逻辑。即故事深层的文化逻辑和精神逻辑,它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言行提供深层的文化合理性和精神合理性。张艺谋将影片取名为《英雄》而非《刺秦》。在影片风格上又明显采取了一种高度抒情写意的浪漫主义风格。这表明其逻辑构筑的重心显然在于后者。故考察《英雄》的故事逻辑时.应该主要考察其文化精神逻辑,但观众普遍未能看到这一层,因而导致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科学要求人们以整体、系统、非线性、开放性等的思维方式打量世界.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涌动性、动态生成性和有序组织性等特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发展"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内核,以"积极在场"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根基,以"有序组织"作为课堂建构的标准,以"可能生成"作为数学逻辑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与思维》是高中思想政治一个崭新的课程模块,对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逻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文章探讨教师应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逻辑与思维》的教学,通过运用生活中的语言、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与思维方法,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所学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思维进阶的概念的逻辑建构模型,包括:情境认知、建立表象,概括抽象、建构概念,深度分析、理解概念,迁移应用、重组结构。通过概念的逻辑建构实现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逻辑学的独特视角剖析各学阶化学教材对概念的定义、分类、关系等的表述,发现其中常出现逻辑缺失,皆因以表观属性或结论为依据而非最具化学特质的微观结构和内在属种组成的逻辑关系。指明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在育人效能上能超越知识层面的是学科思维逻辑梳理,也是发展思维的基本要求,凸显《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人的发展的"动态过程性和机理性的思维历程"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象思维是遵循同一律 ,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操作抽象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 ,建构用抽象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同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 ,从同与异的对立中去异取同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抽象思维有其巨大的合理性 ,也有其重大的局限性。它的创造是必然的 ,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思维是遵循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 ,建构用经验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不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 ,从直观的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径直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经验逻辑是通过经验思维组织经验逻辑形式而建构起来的思维成果之意义的结构。经验逻辑形式是经验思维成果之意义结构的一般模式 ;包括经验概念、经验命题、经验推理、经验论证等。经验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运用自然语言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经验思维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它的历史功绩应充分肯定 ,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逻辑、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七大基础学科,是全人类共同的科学基本知识。渊源于西方的逻辑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是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正确方法。中国古代逻辑是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元典是《墨经》、《荀子.正名》和《公孙龙子.名实论》。《小取》定义的推式论证(归谬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逻辑敏锐性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最大困难,是古文献解读和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科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和塔尔斯基语言层次论的观点,当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是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元(后设)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与邻近相关学科的研究,必然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当今用发达完善的西方逻辑方法和现代语言来从事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促进中国古代逻辑的现代转型,中西逻辑兼容,使中国古代逻辑转换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形态,可继续发挥中国古代逻辑为现代人类服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精神素养至关重要。高中思想政治《逻辑与思维》是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但是,《逻辑与思维》概念多、难度大,给教师教学带来挑战。教师应迎难而上、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在《逻辑与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法和概念图,助力学生概念学习;运用例句和案例,化解学生学习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和实践应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逻辑学科的发散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的主流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但在主流之下还有一种非主流的现代非形式的逻辑在发展和成长。非形式的逻辑是和我们的生活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一种新逻辑,它已经在西方国家受到逻辑学者的关注,并在批判性思维运动和逻辑教学需要的推动下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应该用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把它也看作是现代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研究,而不应排除在现代逻辑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