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珣芳 《教学月刊》2023,(10):64-67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一门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课程。要让道德与法治课既受学生喜爱,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立体式体验课堂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要使用有趣的课堂导入,设计精准的课堂提问,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思辨性的情境,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并通过有爱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大素养”在“小课堂”中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2.
黄卫仪 《四川教育》2022,(22):42-43
思政课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的形式呈现,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要想真正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用心研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构建多维学习支持:理念支持,让教学起点有温度;资源支持,让教学素材有温度;方法支持,让教学活动有温度。这样,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就会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打造有生命力的思政课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从教学素材选择、课堂结构建构、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和课堂小结五个维度打造“五味俱全”的生命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法治观念是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树立学生法治信仰的内在动力。为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践行“大思政课”善用大课堂理念,将沉浸式教学充分融入思政课堂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法治意识通过情感沉浸、情境沉浸、活动沉浸、精神沉浸四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知识的沉浸上升到情感的沉浸,逐步上升到思想的认同、内心的认可,让法治意识的种子浸润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课堂应该更加注重什么,应如何实现由“知本”向“生本”转型,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赋能学生终身发展,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可从温度、深度、热度三个维度发力,着力教学关系民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追寻课堂温度,让教学舒适发生;着力思辨性议题、开放性议题设计,挖掘课堂深度,让教学走向深层;着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撑起课堂热度,让教学洋溢激情。把思政课上成广受学生真心喜爱的品位课堂和终身受益的“金课”,实现课堂生命活力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学科功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堂;提出真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增强思政课的深度;引导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增加思政课的厚度;触动真情感,内化于心,提升思政课的温度;追求真效果,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使命光荣、教学美好。如此,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并使其成为思政课的新生长点,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拓宽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思政课“实践性”特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用目标引领、情境勾连、差异任务、评价护航的思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任务驱动,落实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构建学生整体性思维,落实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一道,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高中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是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高中思政课新课标理念、高中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应该掌握公共参与知识、内化公共参与意识、形成公共参与能力,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发力,还要走进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9.
项目议题式学习是以议题为统领,以项目为抓手,以议题串情境链、挑战性任务、序列化议学活动为载体打造活动型课堂,使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浸润学生心田,真正落地生根。项目议题式学习引入思政课教学,是基于当下部分思政课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活动的问题而实施的,旨在实现思政课堂的素养化转型。文章以江苏省扬州中学朱磊老师执教的"全民守法"一课为例,整体解析项目议题式学习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科学运用法治时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方式,是发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运用法治时政资源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对法治的理性认知,培养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坚定对法治的崇尚与信仰,规范学生日常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可以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实现课堂形神兼具,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达成师生共育,从校内外双向实践参与促成素养培育,从而打造聚焦核心素养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素养的积淀,并非口号的叫喊、标签的张贴,并非概念的记忆、知识的灌输,而是环境的濡染、行动的落实,以及品格的锻造、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悄然生长而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而为其个性成长助力?这是值得道德与法治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孙刘华老师执教苏人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生活需要有情趣"为例,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97):151-153
从教育角度分析,核心素养属于当代教育最终的目标。从高中思政学科来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等内容,上述内容相互联系。在思政课堂当中,应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应该围绕上述内容展开教学设计,采用教学策略,建立系统化的课堂教学体系。以下重点探讨核心素养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思政课作为育人的关键课程,其核心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适应教育发展大势,推动思政课堂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迫切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项目化学习正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生动实践。本文基于教学研究实践活动,提出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让项目化学习真实发生"这一问题,探索课堂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提炼与阐述,思考项目化学习对促发深度探究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悄然生长,从而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其个性成长助力?从情境体验、巧用策略和课后延伸等方面,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提升义务教育育人质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活动推进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功能,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可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对教育 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顺应小学生对世界 认知和理解的发展规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和法治观念,以此 来提高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和法律认知。本文从核心素养的 内涵及价值入手,阐述了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主旋律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可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拥有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