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长源是我国早期档案学家,他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民国地方政府的档案工作改革,首次提出了档案十进分类法,并在档案编目、档案行政、档案保管、档案人员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程长源的档案学思想是近代中国档案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是我国著名的档案研究者,他一生潜心研究史学、地方志、方志学等,尤其对档案管理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所著的《方志略例》、《文史通义》等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对后代的档案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是中国档案学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一批近代档案学者总结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撰写出版了第一批档案学著作,其中秦翰才先生所著的<档案科学管理法>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书中对档案的性质、档案组织、档案编管(档案编辑和保管)以及档案人才的选拔和管理都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捧读了这本书,又查阅相关资料,将该书的写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和观点总结归纳出来,希冀能够客观地继承和发扬秦先生的这些关于档案学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建设的历史回顾与今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40周年之际,对我国档案学建设作一简单的历史回顾,并考虑一下今后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 我国档案工作历史悠久,有保管和利用档案的历史传统。档案学思想的孕育也源远流长。在古代,档案学虽然未形成,但是我国在长期的封建时代里,有着利用档案、编纂档案文献的历史传统,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相关的文献学、方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学科,其中孕育着许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年间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的研究、地方志的编修与方志学的研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毫州志>、<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等.这些著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可以说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和方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以及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章学诚对档案学的诸多论述还仅仅是一种主张,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是他对档案学的系统论述及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尹鑫 《山西档案》2023,(3):36-44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档案学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档案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档案价值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国际价值、教育价值、产业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重要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可以从传承和阐释好中国现有档案学学术精髓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新档案学术体系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中国档案学学术的政治话语建设,构建中国道路的档案学学术自觉、学术自知、学术自信、学术自省,进一步发挥学术体系构建的理论效能、历史效能、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特根据晚清档案记载,追记梁启超致力西学翻译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档案学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 ,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 ,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 ,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同时 ,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扬长避短 ,增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 ,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 ,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 (思想 )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 ,我国历代档案工…  相似文献   

9.
从"档房"到"档案馆"--关于中国档案事业近代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档案思想的产生和中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即从古代作为政治附庸的“档房”模式向近代公共文化性质的“档案馆”模式转变 ,以及早期档案学的萌芽 ,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近代社会 ,科学求真精神与实证主义的影响 ,公共心、爱国心的滋养和近代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拉动 ,传统史学精神的积淀与“新史学”对档案信息价值的凸显以及来自欧美的档案专业见识等 ,共同促成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陈兆禊先生是新中国档案学的开拓之一.在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专修班的第二年(1953)就走上了人大档案系讲台.开始踏入档案学专业的教学与理论研究领域.历时40载。即使离休后.陈先生仍十分关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档案学理论研究.笔耕不辍.时常有论问世。陈先生在档案学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鲜明的见解.他的档案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些思想不仅为现代档案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既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言论界的骄子",又是我国近代学术巨匠.其关切时代脉搏,"笔锋常带感情"的风格,曾为无数知识分子所倾慕,连胡适这样的通才巨才也一度"望之若在云端".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矣!治近代学术者,无论哲学、史学、文学等等,不可不谈梁启超.治档案学者,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是目前所见记载近代最早从海外抄录档案文献的先贤,而且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述中还有不少关于档案的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作为"治史所持之器"的重要内容在其"新史学"的方法论中颇值得重视,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4.
"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效率运动”是中国近代档案学诞生的直接动因。它为中国近代档案学的产生提供了体制条件,并奠定了方法论、人才、实践和理论等方面的基础,它提出的“文书档案连锁法”是中国近代档案学最伟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档案直接形成论》具有重要的档案学理论价值,填补了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创立了有中国元素的档案学基础理论,明确了档案概念内涵,稳定了档案学发展研究基石.  相似文献   

16.
论兰克史学的档案取向及其在欧美和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克被誉为“19世纪世界史学界的泰斗”“、近代史学之父”,而他的史学成就离不开他“如实直书”的治史主张和作为“第一个善于使用档案的人。”由于中国近代史学也深受兰克思想的影响,从本文所举的那些认同兰克思想的学界巨子中,我们读到近代档案“双元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内在的哲学根柢和审美取向,也看到兰克思想的深刻影响。认识兰克史学的重档特征及其意义,对于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的近代转型和档案学兴起的文化成因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刘旭光  张蕾 《档案学研究》2022,36(2):142-148
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档案学者,如王国维、甘乃光、毛坤等。他们是中国档案学的燃灯者和传灯者,是值得后人尊敬和效仿的档案先生。研究中国档案学创立者们的档案实践与思想,对系统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档案学思想、厘清中国档案事业史和档案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增加档案学专业的厚度与分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能给后辈档案工作者带来深切的工作启发与治学启迪。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值得后人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主要是指中国人立足中国实际自主建设的具有原创性、确定性、系统性的档案学认识和经验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不仅是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继承、反思、创新中国档案学思想和理论的必由之路。从中国档案学史来看,自档案学创立,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发展,基于自发性研究、计划性研究、组织性研究,历经肇始、形成发展、自主建构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及其叙事传统。面对新征程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任务与挑战,亟需观照时代发展,形成自主建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自觉;坚持以我为主,形成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建构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构建原创性的档案学概念和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学知识创新;彰显中国之理,解决国际档案学研究面临的共性问题。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为近代著名学者,在方志学研究领域中卓有成效,其方志理论思想具体体现在所撰写的《说方志》等三篇文章中,他继承了传统的方志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崭新的观点对后世方志学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重要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四年来,中国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和一些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关注,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学术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讨。 1984年12月,中国档案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事业史的研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档案学基础理论分组会上,讨论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档案种类划分等理论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在会后由中国档案学会编辑的《全国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设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