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从对党忠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等方面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深刻内涵.这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需要培养坚定的意志、保持顽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校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融入前提上,要紧紧围绕“一个旗帜、三个全面”的鲜明主题;在融入关键上,要从理论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融入核心上,要从实践层面阐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融入原则上,要坚持结合百年党史、理论创新史、学生实际三个理路;在融入方略上,要畅通课堂讲授、课上互动研讨、课下谈心谈话三个渠道。据此思路,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显著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黄闯 《教育评论》2020,(2):136-139
社会热点事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适度融入对助力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及积极回应时代命题,彰显思政课教学时代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分为热点分享、热点讨论和热点融入三个环节。在热点分享中捕捉学生的价值偏好,在热点讨论中发现价值分歧,在热点融入中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社会热点融入教学预期效果的实现需要坚持融入的内容相关性、适度性和价值引领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思政课教学中,“四史”教育缺乏整体性规划与必要的衔接,学生的历史观大多积极向上,但也不乏解构历史的隐忧。因此,有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课程体系,加大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讲授力度,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授课时间和授课教师进行调整。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口述历史、历史情景剧等多种方法,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及大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疫情防控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也是课程教学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的必然要求。在融入的实践过程中,应挖掘疫情防控中体现的重要原理,增强课程理论的厚度;精选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案例,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开展线上教学,变革思政课教学方式;融合疫情防控开展网络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好党史资源,对加强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校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党史教育,可以用党的百年奋斗史来增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用党的奋斗历史来教育引导高中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党史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培养更多的勇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8.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投身伟大事业,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指引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以理想信念、伟大复兴、伟大斗争、人民至上为切入点,将知识性、价值性、情感性的因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依据每门思政课的特性挖掘融合路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内心并付诸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为成功融入,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职业素质教育特点。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英才为旨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政课教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是融入焦点,必须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新时代十年变革及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部署。在融入路径上,紧密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抓准“嵌入式”融点;注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把准“并联式”融线;重点把握从报告体系到教学体系、从报告逻辑到教学逻辑、从报告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铺准“全面式”融面。在由点到线再到面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政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渠道。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思想认知和道德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明确红色文化内涵和明晰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设计多样化教学主题及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主题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解决好“为什么融入”问题;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深刻认识深度融入新思想的核心要义、方法论和历史贡献,妥善解决好“融入什么”问题;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新思想深度融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行为体系,有效解决好“如何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是思政育人的应有之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求通过把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三维路径,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相似文献   

15.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华内容,成为新时代思政课中必须渗透的重要内容。通过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信仰力量以及深层内化能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课题。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出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提出与形成有着特定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文化根基和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弘扬,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用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融入资源缺乏整合、融入过程缺乏保障、融入方法缺乏创新、网络平台利用不足等问题影响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通过“整合育人资源,打造优质教学基地”“加强协同联动,提供系统支持保障”“创新融入形式,提升教师融入能力”“依托网络平台,推动网络教学赋能”等措施,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符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需求、新特征,以互动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征赢得大学生群体喜爱.将主旋律短视频作品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程亲和力,抵御错误思潮渗透、坚定主流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引领高尚价值取向,增进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升...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目标、内容、方法、路径等方面的梳理,归纳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和原则,为在实践中推进二者的结合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红岩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开展,彰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强化培育时代新人实效。红岩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融入理想信念以激发大学生使命担当,融入爱国精神以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融入凛然斗志以培育大学生斗争精神,融入浩然正气以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格,坚持以课堂教学提升融入实效,以形式创新拓展融入渠道,以科学研究夯实融入基础,以资源开发强化融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