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交友论》是“西儒”利玛窦在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文著译作品,将西方关于友谊的格言编译成册,首次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的友谊观。在该书的编译传播过程中,利玛窦一方面从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中寻求与西方友谊观的契合之处,另一方面顺应明末儒学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友伦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该书在明末中国士人阶层中产生了共鸣,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交友论》翻译传播中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对当代中西文明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戏剧由于其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加之戏剧翻译的过程要把源语戏剧文本转换成可念可演的目的文本,因此戏剧翻译研究一直成为最复杂又最受翻译研究冷落的一个部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解决这一难题能够提供富有裨益的思路。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钦差大臣》中译本中涉及的文化翻译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焦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57-158,160
“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及最终译文的结果。文章从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角度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译《天演论》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的词语特色鲜明,包含诸多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文化翻译观角度,解读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并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本,了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词语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论证了图式理论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饶佳佳 《英语广场》2020,(36):29-31
笔者拟用刘宓庆先生著的《文化翻译论纲》里的观点,来分析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颇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诗歌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这首叙事诗运用不同的意象特征来体现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感慨,因此在翻译该诗歌时应将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带入译文中,并能很好地利用文化审美表现论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语汇翻译生态环境中,文化的多样性和译者的个体性决定了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译者在文化语汇翻译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对“需要”、“能力”和“环境”做出合情合理的适应与选择,多维度地去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顺利完成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红领巾》2010,(1):16-18
父母和孩子的心灵是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静静的河水,两岸却是永远平行地延伸,不接触、不相交。他们之间需要理解和沟通,只有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架起亲子心灵的桥梁,父母与孩子之间才有理解,才有默契,才有快乐。  相似文献   

9.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与文化紧密相连。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熟知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立足于实际,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这五个角度分析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汉语食品名称为考量角度,结合翻译实践,探讨汉语食品名称翻译受制于文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探究该领域文化翻译操作的特点,并提出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文化边疆的概念来回顾中国翻译史。研究者Eva Hung把文化边疆的定义为三类,即基于地缘政治的文化边疆、基于制度的文化边疆与基于社会经济的文化边疆,作者结合中国翻译史上的例子对这几个概念进行阐述,进而证明文化边疆在培养译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中文的兴起和中国文化的流行,许多的专家学者对称谓语的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综合各家论点,对称谓语翻译的历史和现状,特点功能,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希望能给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信息。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对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大学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了青海地区汉族青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逆适应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而且还要对不同年级的汉族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引导汉族大学生的文化逆适府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源语文化经由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传递到译语文化中去,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在其中.译者在选择翻译材料,进行翻译活动时,译作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其所属译语文化的烙印.而处于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活动更倾向于翻译的社会功能,其时代赋予译者的文化重任更凸现在其译作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预设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具有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文化预设对读者及其对原文理解的过程施加影响,特别是极大地影响翻译这一特殊的言语活动。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从宏观上影响译者翻译重构策略的选择。了解文化预设有助于透彻了解原文、灵活处理源语的文化预设,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其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可造成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失误。本文以引用、举例、对比、归纳为解决途径,对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失误进行分析,根据两种语言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异同,将文化词语的翻译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