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有其内在逻辑性:从理论逻辑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相一致,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相契合;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是新时代认识地理国情的现实需要,地理课堂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现代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想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效融入地理教学,学校要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地理教师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地理教育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促进,前者指引地理教育的方向,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地理教育的共同精神内核,密切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地理育人价值,并尝试通过“城镇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题案例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主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回应大学生关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讲清讲深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既各有侧重又形成合力,提升融入的学理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1):126-12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地理教学的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就是主题式情境教学。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特征,课堂教学中围绕主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接受挑战,在体验和情境中学习地理理论知识,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成综合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对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将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要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三个叙事维度,即把成就与历史相结合讲清奋斗历程、把实践与经验相结合讲好制度优势、把中国与世界相结合讲透道路价值,通过历史视角、国际比较视角和问题导向式讲授,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基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以石嘴山市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并进行逆向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石嘴山市转型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地理教学提供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因其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首先从活化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的内在逻辑。其次,聚焦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活动方式,归纳出研学旅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最后,以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研学旅行为例,从确定研学主题和研学路线、设计研学旅行活动,以及研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以及网络化。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力度是加快初中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化以及教学手段科技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总结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出一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项目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文章通过梳理初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的研究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研究、学科教学应用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教学策略研究和技术支撑研究5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文章提出了初中地理项目式教学展望:项目成果多样化,评价体系多元化;地理项目式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研学旅行开展地理项目式教学;立足虚拟现实开展地理项目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22年1月刊发的《初中地理主题式单元教学实践探索》一文,介绍了主题式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联性,并以“我们的大中国”为例,阐释了初中地理主题式单元教学策略。文章从拟定单元教学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单元主题学习、设置单元学习评价等环节,详述了主题式初中地理单元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归纳地理思想与方法、锻炼地理学科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特征有着丰富的关系耦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已经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关照和时代使命。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资源供给软化、社会认知异化、课程内容固化的现实挑战,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化的实现进程。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从保障与监督、倡导与合作、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着手,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走向全民化、常态化、现代化,不断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的理解。文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四重相对逻辑:政党主导逻辑与寡头主导逻辑;人民中心逻辑与资本中心逻辑;全体共享逻辑与少数独享逻辑;和平发展逻辑与战争驱动逻辑。深入阐释和分析这四重逻辑既是全面、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致力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世界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彰显实现现代化新可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因此,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全景科学的界定,这为学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理论逻辑是基于马恩经典作家的阐释,现实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实践逻辑是伟大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其深刻内涵既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更包含了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多维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世界价值。它丰富了现代化理论话语体系,引领中华民族复兴,重塑人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武器。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践行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源到内生、从单一到高质量的发展实践逻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受西方国家的挑战,认为现代化是它们独有且根植资本主义制度的,并用“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从人的解放和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厘清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政党保障、民主建设、经济奠基、群众基础、共同体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论上始终坚持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践逻辑的特殊性,在本质论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质与创新驱动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价值论上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呈现出具有“中国式”特征的现代性理念,为建构美好现代性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李大钊等在内的仁人志士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同时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社会变革方式。基于现代化理论来考察,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示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构建了领导主体,而且提出了“革命-现代化”的新路径,同时亦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推动力量。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内蕴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底蕴,并有着极为深刻的现代化意蕴,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在五四时期由“被动”转为“主动”创造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