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博览》2013,(11):I0013-I0013
<正>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始建于1968年。2003年6月整体搬迁至现址。2012年,北宋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2年9月,原北宋镇第一中学与原北宋镇第三中学合并。2013年3月,学校更名为北宋镇实验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现有41个教学班,2个教学部,在校学生1913人。教职工138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44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人65人。2012年2月,校长李志欣领衔主研的省  相似文献   

2.
薄弱学校难以补充和稳定优质师资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问题。为了解决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困境,OECD国家采取了如下做法:改进职前教育,培养胜任薄弱学校教学的教师;优化招聘策略,提升薄弱学校师资聘任质量;强化专业发展,推动薄弱学校教师持续成长;改善工作环境,保证薄弱学校教师安心从教;实施激励措施,稳定薄弱学校教师队伍。这些做法对我国薄弱学校的改进、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建设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要义。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并在不同时期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建设方案。这一建设过程有着清晰的理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战略逻辑从教育均衡发展转向乡村教育强国;目标逻辑从优化办学条件转向激发办学活力;实践逻辑从政府帮扶补偿转向协同式内生发展。未来应继续做好相关政策的宏观设计与统筹规划,通过实施西部薄弱学校“扶智工程”系列政策提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办学管理能力、团队专业发展能力,强化教师乡村教育情怀,进而推动西部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谢小庆按:本文作者是英语特级教师,在进入育英学校之前曾担任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校长。李志欣老师勤于思考,在担任校长和教师的同时,笔耕不辍,在报刊发表教育随笔几十篇。此文表达了一个一线教师对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为"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观察老师的课堂,评议老师的教学,是我热衷且心仪的事情,因为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薄弱学校的概念的界定入手,阐述了薄弱学校概念的基本内涵和薄弱学校存在的基本特征。笔者从国家政府层面分析阐述了薄弱学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政府角度提出了改造薄弱学校的对策,包括转变观念,确立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对薄弱学校进行政策性倾斜;建立多极化的学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薄弱学校的校长不好当"恐怕是校长们的共识了,但其中的"苦"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尝过。我是一个在教育局机关、示范学校、普通学校、薄弱学校都工作过的校长,尽管现在身为文昌"名校"的校长,每当想起薄弱学校的滋味,就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那就是薄弱学校校长的"苦"与"责"。一、薄弱学校校长的"苦"1.教师队伍的"弱"。主要表现在:整体队伍缺乏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对待本职工作消极被动不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量统计法和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该主题研究文献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薄弱学校研究大体经历了萌芽初探期、高速增长期、波动发展期三个阶段;薄弱学校研究主体多元,但核心作者间及主要机构间的合作均不够紧密;已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薄弱学校形成原因与改进意义、薄弱学校改进策略、国外薄弱学校改造经验借鉴和农村薄弱学校专题探讨等方面;政府调控和政策指引下进行外部帮扶和薄弱学校“内生发展”等领域的深度研究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薄弱学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不同的衡量标准。199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对薄弱学校的理解是:“在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薄弱学校存在,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振兴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王玉荣 《教师》2014,(5):20-20
正笔者原在一所薄弱学校工作,在工作中对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诸如学校硬件不足、质量低;学校管理薄弱,领导班子没有凝聚力,规章制度不健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缺乏;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教学方法陈旧等。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除了要依靠政府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自强"。现基于教师队伍的合理使用和教师的培养发展,笔者谈谈自己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薄弱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信息技术及其积极作用有较高的认同度,认为技术能够有效改进教与学,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并使得学校内部变革成为可能。但不同性别、职称、学历、学段以及学校类别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学生身心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及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作用的看法存在认识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当前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薄弱学校变革时尤其需要关注的。建议教育部门提供政策空间,增强经费投入的指向性,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变革的顶层设计,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为薄弱学校变革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通过整合多元主体合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破解薄弱学校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许昌良 《中小学校长》2023,(10):51-54+69
农村薄弱学校校长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从领导权向领导力转变,其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为:提升道德文化领导力,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自觉;提升愿景领导力,增强推动农村薄弱学校主动发展自觉;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提高质量自觉;提升资源配置领导力,增强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资源汇聚自觉。  相似文献   

12.
单从某些局部因素出发去改进薄弱学校的尝试往往是很难成功的.为此,本文选取了H中学作为个案,以学校作为改进单元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学校改进是外驱力和内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改进的不同时期内外驱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影响学校改进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制度的改进、关爱共同体的形成、校长的领导力、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建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薄弱学校改进的过程为学校自身发展、外部合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远程在线互动课堂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互动教学常态化,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预约名师在线互动课堂,拓宽教育教学渠道;推广在线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为薄弱学校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薄弱学校发展困境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薄弱学校发展,可以进一步找到薄弱学校发展的困难之所在。作为社会中的薄弱学校,社会分化、社会竞争与人员流动、社会资本的获得、社会文化认同等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都是不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因素。改进薄弱学校发展的共识性策略是推行差异性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薄弱学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薄弱学校在资源配置、招生政策、师资交流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薄弱学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快内涵重塑,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薄弱学校的内涵重塑的分析,以达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区域教育初步均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兜底”一词在南师大杨启亮教授的《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一文中首次提及,这里的“底”就是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兜底”就是提升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教师、最薄弱的学生和最薄弱的教学环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基层学校形成了一种相对默契的风气和习惯,汇报时只讲成绩,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薄弱学校是指那些没有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学校,它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差、领导班子差、教师素质差、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声誉不佳.本文分析指出,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体制是大量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深层原因,重点学校制度选择是存在的直接原因,教育投资的低层次化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负面效应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原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育:一是加大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增加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二是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抑制城乡间教师的“逆向”流动;四是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均衡城乡学校生源.  相似文献   

18.
晁社玲 《辅导员》2013,(2):42-43
<正>学校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中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人形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的管理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现就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笔者谈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目前高中学校可划分为"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生源是"优质生源"。"薄弱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生源状况都相对薄弱。从目前看不论"优质"或是"薄弱".每所学校都还在固守着传  相似文献   

19.
薄弱学校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政策原因。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促进薄弱学校差异化、跨越式发展,对实现人的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分析薄弱学校产生的背景,根据调研材料从生源、经费、教师、教学、文化五个方面讨论了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发展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新时代可从机制、投入、队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探寻激发薄弱学校竞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雪虹 《辽宁教育》2010,(12):13-14
薄弱学校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领域多次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表现虽然不同,但又有明显的共性特征。我们所说的薄弱学校就是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比较薄弱,教育理念、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质量低下,社会声誉欠佳的学校。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