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用以支持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资源。统编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自施行以来,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冲击:一方面,许多教师觉得内容多而课时少,教科书大量引进历史研究新成果,增加很多新知识,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核心素养的落地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教科书设置了导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思考点”“学习拓展”等版块,为一线教学把握和突破重难点提供了不少便利。笔者试以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历史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容量大,机械地依照教科书章节目录进行授课,在有限时间内很难高质量完成。面对大容量的统编教科书,课堂教学如何能够有限时间内达成目标就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在高一阶段完成必修上下册的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创新。笔者现就新教科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3.
曹正 《教学考试》2022,(35):32-33
<正>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是在2017年开始的高中历史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下,于2019年出版的部编版教科书,新课程、新教科书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高考,就是当下的“三新”教育。《中外历史纲要》的编排方式改为通史,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课时容量也大幅度增加。在“三新”教育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课时少、时间紧张、达成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质量水平1和2层级难度大。为克服这些困难,全国历史教师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对高中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指导。笔者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在浙江等六省(市)试行,教材的新变化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困难和新挑战。第一,大容量与少课时的矛盾。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专题”的编排体例,既求通又求全,但大部分学校课时安排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个难题。第二,新要求与旧思维的碰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整合教学内容,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教科书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全国性通用教科书,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陆续在全国推行。新教科书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还是编排形式等方面较旧教科书都有很大变化。笔者发现,诸多一线教师对新教科书的变化还存在诸多疑问,甚至认为其中某些内容冲淡了旧教科书的教育功能,这种想法其实是缺乏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科书的编写视角缺乏应有的认识。鉴于此,笔者以新旧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的插图为例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理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解释”[1]11。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通过简化历史知识,重在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刻意追求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相似历史概念互扰、历史事件断裂、历史结论突兀等现象。所以,历史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其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理解书本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内容”[2]254。这就需要教师“揭示”教科书隐藏的内容,剖析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利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广大一线历史教师而言,历史教科书是“有序”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与基本工具,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教科书是史学专家以及富有教科书编写经验者依据一定的指导性文件编写的,更能科学、准确地贯彻与体现相关指导性文件的精神;二是历史教科书基本叙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与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有惟教科书至上、惟教科书是瞻的思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教科书观,在充分认识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的同时,还要有效挖掘、合理利用其他历史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用好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正>徐蓝教授曾说:“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鲜明、切实地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全方位贯穿、落实到教科书的编写中。”因此,从编写体例、专题设计、历史叙述、功能性栏目设计等角度深入挖掘教科书内容是一线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现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为例,窥探如何在孝文帝改革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今年下学期,中学各年级(除高三外)将按新的教学程序使用新的历史教科书。为了帮助教师掌握中学历史新教科书的特点,注意教学上应该解决的问题,为下学期使用新教科书提高教学质量准备条件,本刊七、八两期特刊出“介绍中学历史新教科书特辑”。七月份的特辑刊登这样的一些文章:历史科学界对新教科书的评价,教科书编者对新教科书内容的说明,以及新教科书在教学上应该如何掌握的说明。八月份的特辑刊登这样的一些文章:试教学校的试教经验,教师对新教科书的体会,教师准备如何使用新教科书进行教学。下学期新的历史教学程序的推行,新的历史教科书的使用,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大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教学准备来迎接这一新的情况,并尽我们的努力为胜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斗争。我们希望这两个特辑,能够在这新的学期里,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推进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9年秋季多个省市开始使用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教育的指导方向。为了一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科书,各层级教育部门组织进行了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版教科书示范培训。通过教科书编写专家的解读及优秀教师的说课示范,一线教师能对新版教科书有较为高效和全面的了解,为一线教学奠定基础。了解和领会教科书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本文尝试结合近期国家教材培训的相关内容,对《中外历史纲要》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考察,以期为一线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高考全面实行,新教科书全面投入使用以及“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新教科书容量和课时之间的矛盾,深度挖掘新教科书教育价值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减负提质成为一线历史教师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在精简单元内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在此背景下,探索旨在减负提质、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单元作业就成为教师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提出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希望能最大程度发挥单元作业在夯基础、提能力、促发展、减负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初,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2017年9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全面推开。为了推动一线教师对部编教科书问题探讨,2018年我刊开辟了“部编教科书研究”专栏。一年来,我们持续发表了30多篇相关文章,对部编教科书编写结构、内容选取、内容表述、图片选取,以及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我们也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历史必修课程递进与拓展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其教科书主要特点是以专题形式多角度呈现人类社会历史,知识面广、内容新[1]。在实际教学中,与必修课程有许多重复之处。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一线教学面临的新问题。课程标准中提到“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近年来,关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融通教学愈益引发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自实施以来,其教科书中的“课后活动”栏目就得到了一线历史教师的青睐。其中设置的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历史思维、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历史情感。“课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利用,才能够发挥其特有的功效呢?下面以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为例,谈谈“课后活动”的巧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新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教科书内容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概念如此之难。面临教学容量如此之大、课时如此之少的现实困境,我们在艰难的备课环节中寻找出路。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提出“使用新教材,要有新的教材观”,要求一线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思考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一方面为学生输送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统编版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将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知识覆盖面扩大了,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阐释,内容繁多但课时少。面对上述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背记为主,练题为辅”的教与学的模式。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为例,探析如何借助历史阅读构建高效课堂,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使用,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统编教科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教学做一反思和总结,供同行参考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从几种情况谈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往往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看懂,因而讲课的内容离开教科书,补充过多的不必要的材料;有的教师把历史课上得象语文课,用语文课常用的“串讲”从头讲读到底;有的教师虽然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进行讲课,讲得也很好,但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始终没有使用过教科书,不知道教师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试验中同样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组案例。我们仔细阅读了两三个案例,感觉很有价值。一是不唯书、不唯上。有“课标意识”,但又不“忠实执行”课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设计的确存在违背历史学习规律、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大问题,既然是试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关键。等待决不是办法。二是在“用教科书”上下工夫。课程的“难、繁、新”,有课标的问题,也有教科书的问题。历史课程改革势必要更新课程内容。如果修订的课程标准比较理想,课程内容应该有更多的新知识。历史课程如果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内容模式,就不可能体现时代性,也不可能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经验。“新”必然伴随“难”。北京市的教师积极学习新内容,解决“难、繁”,处理教科书就有了自己的办法,教学走出了创新之路。三是发挥集体的智慧,为了一节课讨论、争论,实实在在的试验新课程。我们知道,有很多地方的教研活动往往集中于高考研究。不是说高考不能研究,但教学是“本”,是教师职业的重心。教师的智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发挥;应试教学只能扼杀教师的教学兴趣。北京的案例附有他们的专家点评,这很值得提倡。编辑部也会加上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专家、教师参加评论。本刊对不同意见始终采取宽容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从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内容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历史教科书编写当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如何处理学习主题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2.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跳跃性;3.以实事求是态度治史与教科书编写的思想性;4.历史教科书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