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突破学段壁垒,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树立大历史观,逐步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实施攻坚行动,着力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注重多点突破,全面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情感温度、实践力度。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时代都有特殊的环境、主题和任务,思政课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其思维、内容和方式。技术的特点是赋能,数字技术作为这个时代有力的引擎和工具,能够切实推动思政课理念“新”起来、资源“多”起来、方式“活”起来、效果“强”起来,契合了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但数字技术在赋予思政课“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等新动能的同时,也面临着育人主体数字理念认识不足、数字素养参差不齐、数字资源整合利用不够、数字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等现实困境。要依托数字技术,在理念创新、主体参与、内容供给、方法采用、环境保障等方面着力,系统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3.
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突破口,统一领导、科学谋划,坚持“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的总体思路,通过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同时使党史学习教育赋予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由课内教学课堂、校内特色讲堂、校外拓展学堂和网络云课堂有机构成的“四个课堂”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关键渠道和有效载体。以“四个课堂联动”塑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应做到提升“含金量”、站稳“大思政”主阵地,校内多方协同、共创“大思政”育人新平台,校内校外并进、创建“大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的“系统”意蕴,以系统观念审视“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系统观念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的“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用系统观念来认识规律、审视矛盾、明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十三年,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当前,随着“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增强思政课建设效果,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现实依靠,也为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建设“大思政课”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最新要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从总体上系统把握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并对习近平“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习近平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理念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视野,指明了新方向。“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责任。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通过“大思政课”拓展大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大师资体系,完善育人队伍;创新教学大平台,优化教学方式;瞄准育人大使命,回应时代需求,进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整合情况,发现当前思政课内容整合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相邻学段内容衔接不畅、模块间内容协同性不强、教学主题提炼不够、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问题缘由主要在于:相邻学段互通性不足、学校缺乏内容整合教研机制、思政课缺乏学科大概念引领、教师较缺乏“大思政”观念。鉴于此,通过开发衔接课程、建立教研机制、立足核心素养提炼学科大概念、确立“大思政”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以增强思政课内容整合教育实效,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1.
马宁 《现代职业教育》2024,(11):160-163
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期间,应始终以“大思政课”作为理念导向,对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多种要素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校内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助,全校上下通力合作,共建功能齐全、运行稳定的教学资源库。与此同时,集相关领域专家、优秀校友、辅导员、社会贤达等多方的力量,构建全员育人模式,为思政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增强教育的互动性,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首先分析“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其次基于“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策略,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期“大思政课”进入了不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于“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学者们积极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善用“大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容向度、善用“大思政课”的推进路径等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就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明晰内涵与厘清外延入手进一步探究“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对善用“大思政课”依据的研究,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域推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是新时代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程的重要行动指南。高校应从“三重维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大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切实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林丰艳 《大学教育》2023,(20):102-105
“大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对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大思政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校思政课立足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成就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等路径,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升华思政课教学新境界的根本遵循。“大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综合素养的薄弱、教材内容的有限、教学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的直接指向。讲好“大思政课”,就必须把握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讲活“实践大课”、讲清“理论大课”、讲透“历史大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真正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9.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当代价值,审视其融入现实境遇,用“大格局”协同育人、使“大先生”教师提质、让“大课程”教学增效、以“大资源”平台优化,系统探索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政课”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大思政课”是由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耦合构成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的大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耦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征。立足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发展阶段,要以系统思维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适应性原则,构建系统整合、要素耦合、资源聚合、系统拟合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