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责任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具体体现在职业人格美、思想理论美、方式方法美。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振教师精气神、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关键手段。要立足“六个要”的基本要求,从职业本色维度强化政治,从职业本心维度加深情怀,从职业本原维度更新思维,从职业本分维度严格自律,从职业本领维度扩大视野,从职业本质维度端正人格,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美感,在学生心中播洒美的种子,引导学生遇见美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媒介和工具,提升教学话语美感是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话语美感是教师在言说中调动学生情感和意识,使学生对话语方式和内容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具有创造性、规律性、愉悦性等特征。思政课教师可以从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形态、话语语境四个方面塑造“话语美感”,使教学话语富有力量之美、情感之美、丰富之美、虚实结合之美。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乏存在思政课教师潜心于思政课的艺术性,即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忽视思政课的学术性,即理论对学生思维启发、经验养成、价值塑造的专业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学的学术性与艺术性被割裂开来,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问题。造成思政课艺术性与学术性分离原因,主要是教师困囿于“学科知识”,缺乏教育之“教”的意识;困囿于“教学经验”,缺乏理论之“思”;困囿于“工作文化”,缺乏对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认知。因此,构建高中思政课教学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需要确定学术与艺术融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结,并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中思政课学习中师生对思政之美、教材之美较为忽视的现状,以高中思政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为例,从三大议题入手,提炼出理想美、品格美、情操美、法治美四大美育主题,挖掘了该单元的美育内涵;从四大核心素养入手,对应单元核心素养的具体培育要求,从认识美的理想、感受美的情操、欣赏美的品格、创造美的素养四个维度制定单元美育评价建议。同时,基于教材中不同主题的复现率,提出了设计跨单元任务,拓展主题深度等教学设计建议。在致力于实现高中思政美育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提升高中思政课美育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学生高质量成才的内在诉求.探赜思政课教师做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内涵意蕴及其逻辑机制,促使思政课教师以“敢为”的工作主动做学生的知心人,以“乐为”的职业忠诚做学生的热心人,以“有为”的本领提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塑造和完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角色形象和根本要求,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课堂形象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构成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从形象美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课课堂的内容美、教师美、方法美、教学环境美等课堂形象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思政课课堂形象美的四个方面策略:一是大中小内容协同,注重培养职业胜任力,体现教学内容美;二是内在素养“6+8”,注重外在形象,体现教师美;三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化教学程序,教学交往相互尊重,体现教学方法美;四是优化教学空间,美化教学环境,维护课堂秩序,体现教学环境美。  相似文献   

7.
<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精神寄托和航向引领的重任,首先自己要信心满满、信之切切,而后言之凿凿、教之谆谆。如今,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放眼新时代,增强使命感,借力新课改,激活正能量,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让思政课堂充满信仰的力量。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最高信念紧抓青少年成人成器的内在需求。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青少  相似文献   

8.
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赋予思政课建设新任务,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枢纽课程,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高精尖思政课的全力打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程培养,不能离开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抓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扮演好“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育人大先生角色,需要持续提升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知识视野有宽度”、“理论阐释有深度”、“课堂讲授有温度”、“科学研究有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心理偏差及其应对策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以及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实现从“怠教”到“乐教”,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实现从“厌学”到“愿学”的措施,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热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种美学。从美学角度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感染人、吸引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并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换言之,真正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就在于一个“美”字。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的入迷入痴的情境,令学生学而不厌的氛围,使学生随着课内容而产生的情感流动,无不给学生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美感。本试从课堂教学美的魅力及内在依据两个方面品味课堂教学中的“美”。  相似文献   

12.
许冰 《湖北教育》2004,(7):41-4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13.
美的教态。是美的教学品格的重要因素,对激发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望和向善的情感有重要作用。美的教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的形态,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仪表、表情、举止、姿态。仪表是教师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不可忽视自己的仪表,要使仪表符合身份,整洁、大方、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表情则要求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举止姿态也应得体有度。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讲台上乱歪乱靠乱转悠。二是美的情绪。美的情绪展现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创造美的教态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刻都在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生活走向的重要元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揭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采用需要美的创造,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心喜爱这门课程。思政课教师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深切热爱,化为对思政课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方法的把握与创造,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可遵循“校企合作育人、理实一体育人、课程思政育人”的专业特点,结合“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实施基于金融新业态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以岗制导、以课育人、以赛促学、以证验课”,实现顶层框架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多维施教渗透思政元素、全过程育人贯穿思政元素和“岗课赛证”结合体现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教师要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开展多维度教学,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将课堂延伸,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育人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产生美的心动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新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相关内容,让我们感受到坚定的政治之美、信仰之美;课程所倡导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感受到心智之美、时代之美;课程独特的学理性,给我们带来真理之美、科学之美;课程中的红色经典,让我们感受到先辈们的奋斗之美、壮烈之美。感受这些美的元素,需要思政课教师用生活情境启迪、用经典思想启悟、用红色文化演绎、用教师行为示范。  相似文献   

17.
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之美,以美的“形象”感染学生;挖掘教学内容素材之美,以美的“内涵”鼓舞学生;探寻教学方法运用之美,以美的“工艺”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爱美之心和有一定欣赏美的心理特点。我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讲读课时,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去发现美点,激发美感,从人物形象的心灵中得到陶冶,从而在心灵深处树立起美的丰碑,使其受到一次愉悦的审美教育。 一、动之以情渲染美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教育了。于是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即是注  相似文献   

19.
余凡 《江苏教育》2023,(26):54-58
高职专业课教学评价对于实现专业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构建高职校专业课教学评价共生模型,可实现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间通过不同教学场景进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课程思政、综合素养的多向互动、交流和提升,促成“教”与“学”行为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哲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教学活渗透着教师爱美的感染力 ,充分挖掘并表现美的教学内容 ,选择美的教学艺术 ,运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 ,表现教师美的仪表形象 ,在教师的乐教美和学生的乐学美中 ,实现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技美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实现全面素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